约2790字。
读懂文本 追求个性
——对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思考
(710312)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牛东初级中学 刘思远
内容概要:语文课难教,不知道语文课该怎样教,该教些什么。是目前许多语文教师存在的困惑。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新方向,那就是:读懂文本,追求个性。对一篇文本要融入自己的思考,而不能只受教参的摆布,做知识的搬运工。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风格,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教学方式。但创新也并非肆意妄为,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能违背以下原则: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参与和收获来衡量课堂的成败。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自己的教学风采。
关键词:读懂文本 追求个性 新课程 思考
常听同行们说:“这语文课,越教越不会教。”的确,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就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加之,新课程的推进实施,更使语文课的教法异彩纷呈。一时间,各种新的教法,观摩课纷纷登台亮相,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更使得很多语文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准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何在。
笔者经过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真正读懂文本,摒弃《教师教学用书》一统课堂的备课方式,建立自己的思维空间。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
多年来,语文教师总是以《教师教学用书》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参上讲的,上课一定讲;教参上怎样讲,上课就怎样讲。与《教师教学用书》保持高度一致。教师成为知识的“二传手”和“搬运工”,将上《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搬运给学生。由于在教学中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语文课常常是“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找不到切入文章和启发学生思维的入手点。久而久之,就形成离开《教师教学用书》就无法上课,也不知道该向学生教些什么,该让学生学些什么的可悲状况。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本身都是稀里糊涂的,又怎能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