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
- 资源简介:
约9450字。
高三语文现代文复习教案: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 (人教版高三)
一、【考点阐释】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探究能力层级为F,是阅读的最高层级,是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丰富意蕴。
【阐释】考点有以下三层意思:(1)“从不同的角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查。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个性化解读)。(2)“不同的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3)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阐释】是高考考纲对学生能力的最高层次的考查。民族心理是指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它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来表现本民族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和自豪感。而人文精神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本考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饿作答:第一,首先亮明文本所蕴涵的民族心理或人文精神;第二,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内容作简要分析。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
【阐释】该考点是新教材、新课标教学理念在高考命题中的具体体现,侧重检测学生是否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探究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发掘、探讨、解读和质疑。探究性试题既是对知识的探寻,也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要求,更有利于培养考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真题解析】
【问题】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2010年江苏高考题《溜索 》)
【解析】探究题。无论是探究深刻意蕴还是分析作者的情感取向,都要从不同角度出发,不能只局限于一点。深刻意蕴:①角度一:整体把握。驮队飞渡峡谷代表战胜自然和艰险;②角度二:领队和汉子们。表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以及无畏勇敢;③角度三:雄鹰、骏马、牛等动物形象。正反对比,隐喻人应该有雄鹰、骏马那样的精神,而不能想牛那样软弱畏缩。④角度四:“我”和领队。表现艰苦环境能磨练人。情感取向:分析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需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去发掘。
【答案】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2)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