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10个字。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海山学校 周元春
吕叔湘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给教活了”。我认为所谓“活”并不单纯是课堂热闹,而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师生双边活动的创造过程,常中有变、变中守常。我在教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皇帝的新装》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童话。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易于理解,如何在读懂故事情节的同进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住人物形象,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我改变了以往一味地由老师唱主角,学生做观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投入手段,通过表演,分角色朗读、迁移训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活”起来。
一. 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就要扣人心弦,它能将学生导入美好的学习氛围,激起求知的饥渴心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篇文章的导读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复习前一节课的知识后,即用投影仪打出一张色彩鲜明、表现夸张的皇帝的图片,学生的情绪骤然高涨,继而我又引导他们“这就是我们这位皇帝,他整天在忙些什么,他有什么特点”,我们来看课本,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眼前这位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物,都急于翻看课本,这样引发了其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二. 入境体验,加深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的每篇文章,其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珲的思想情感,所以在课堂上制造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况,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