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
教育部语文课标组组长巢宗祺教授与广州市部分高一教师
就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情况座谈纪要
(荔湾区教研室 董传辉 整理)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从2004年秋季起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已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全面展开。广州市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按照“积极、稳妥”的方针顺利推进。当然随着新课程实验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成为困绕一线教师教学的难点。
2004年12月20日,教育部语文课标组组长巢宗祺教授莅临我市对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情况进行调研。期间,巢教授深入真光中学和省实验中学听课,就语文新课程实验情况向我市部分高一教师进行了询问,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出精彩回应。透过巢老师的发言,我们逐渐明晰此次改革必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部分中学的代表对本校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了介绍,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亟待解决的困惑。
一、真光中学代表发言
我们首先感到新课标的实施在理念上、体系上、文本上都是新的。我们学校作为扩招的学校之一,也面临着扩招的问题——由以前的3个班在几年之内变到了21个班。生源的变化给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课标来到我们当中。我们感到,新课标是我们解决中学扩招的很好的方法。
我们学校首先加强了对老师认识上的引导,在假期我们组织全体高一级老师参加了广州市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觉得收获很大。开学后,我们边学习边实施,在新课标中寻找实施的方法。我们认为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旧瓶装新酒。新旧教材在编排上有很大区别。备课组讨论后认为,应该尊重新教材编写的思路,充分挖掘和利用新教材,达成课标的理念。我校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是直接使用,依序进行,没有打乱其顺序。新教材编写思路清晰,系统科学,由浅入深,非常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
同时,我们对新课程语文学分认定的标准进行研讨,不单是高一的教师,连科组的老师都共同参与讨论。然后制定了我们的试行条例。在模块一完成后,我们又对试行稿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才最后制定了我们高一学分的管理细则。在这个学分认定模式之中,我们不仅有学生模块修业的认定方式,还有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作业完成情况等学生发展性评价的认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在学生的评价中适量加分。新的评价方式使学生不在是仅仅为了最后一次考试而努力,而是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
另外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的创造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课文的空间更大,课堂更加开放,更具个性。比如,有老师在上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时就别出心裁,他不是在课室上,而是充分利用我校的有利条件,将学生拉到教学楼的顶楼。在萧萧的秋风当中,学生们可以看见不远处滚滚的珠江,虽然不是“独立寒秋”,虽然不是“湘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