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字。
跨 越 时 空 的 比 较
——《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浙江省宁波中学 俞秀玲
《祝福》和《装在套子里的人》分别出自东西方两大文学家鲁迅和契诃夫的笔下,文章的作者都具有冷静的医生的眼光,文章的背景都是需要精神启蒙的社会现实,小说中的人物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却有诸多可以比较之处。
对“套中人”别里科夫的评价,似乎也早就有了一个“套子” :“顽固守旧,封闭多疑” “自觉维护沙皇统治” “不但自己入套还要别人入套”等等。更多地把他当作一个靶子来批判,即使承认他是一个受害者,往往也没有从其受害者心态的角度加以关注。其实,倒不妨将人物一分为二来看,从他维护沙皇统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施动者,可与《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作一比较,从他也是受害者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受动者,可与祥林嫂作一比较。
鲁四,虽然他的语言在小说中只能找到仅有的两处“可恶……然而……”,但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人物命运走向的权威使他成为鲁镇的实际主宰。他所代表的力量如此强大而又冰冷,他浇灭一切渺小如祥林嫂者的希望,吞没他们的生命。弱者的挣扎和覆灭,让人看到,即使帝制已经推翻,但鲁四们的地位并没有受到丝毫动摇。如果说鲁四对封建制度的维护是出于他的阶级本性,那么别里科夫呢?他只是一个普通教师,他的确自觉维护旧制度,能凭着他的“唉声叹气”“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 使人让步并进而开除学生,能使全城的人都受他的辖制,但他所处的阶层不具有统治的权力,这就使得他的维护缺乏底气,以致于总是“脸色苍白” “通宵做恶梦”,在使全城人战战兢兢的同时自己也战战兢兢。别里科夫看似具有强势的话语权威,但这种权威并不来自于他自身。由此看来,同是维护旧制度的施动者,但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鲁四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权威,而别里科夫只是真实权威的一个镜中影像。
比较鲁四和别里科夫,两者同中有异,那么,别里科夫和祥林嫂呢?一个是看似能够决定别人命运的强势话语权者,另一个是一直苦苦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的地位身份、生活经历迥然不同,但却同样遭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而且结局都是死亡,两者异中有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人,别里科夫死得更早些,当祥林嫂还能挣扎着问出“灵魂有无” 的问题时,别里科夫早就成了一个僵死的符号,一个制度的标签。难道他不曾有过鲜活的生命?是什么使他异化成了符号?当一个生命被外界抽干了汁液,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鲁迅将这个过程显性化了,而契诃夫则将这个过程放到了幕后,我们稍加想象就可以填补出这个空白,如同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异化为大甲虫,符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