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0字。教学要点]把握故都的秋清净悲凉的特点,体会作家对故都之秋的眷恋
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时下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们都爱以秋入文,入诗。每个人眼中的秋都有不同的内涵,请同学回答,他眼中的秋是什么样的。(灿烂的,丰收的,消沉的,落寞的)大家所见到的都是江南的秋天,北国的秋有是何种风情呢?今天要带大家领略的正是北京的秋景。
二、新授:
1.课文分析:
(1) 读“阅读提示”,通览全文,找出文章的线索即“文眼”。
“文眼”: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之秋的特点是:清净悲凉
(2)分出文章层次(结合105页课后练习一)
[归纳]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是总—分—总结构。
§一(1—2)总写故都之秋的特点
§二(3—10)写了故都秋景(分别写了秋晨,秋槐,秋蝉,秋雨,秋果五种故都秋季有代表性的景物)
§三(11—12)将故都秋景与江南秋景对比,抒发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3)齐读文章第一第三部分
[归纳]首尾两部分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故都之秋与江南之秋对比,凸显故都之秋的风云,表现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眷恋之情,在作者看来,南国之秋虽也有特异的地方,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以至作者“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以留住故都的秋,这正是全文突出的作者所领悟的“秋味”,不是一般人赏玩的所谓“名花”,“美酒”,而是那种十分秋意的深沉。且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强调了作者对故都秋景的热爱。
2.作者介绍: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作家,诗人。早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异国生活,弱国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