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8《剃光头发微》教案
杨春华
导入
上课之前,同学们我们先一同看一幅对联“提起刀人人没法,拉下水个个低头”(投影1)。请问同学们这副对联是在描写那个行业呢?
明确:这是旧时理发店的一幅对联,上联在“法”字上大做文章,粗读“没法”,即没有办法,“法”谐音,由可知没有头发的意思。下联中则说洗头时,无论地位高低贵贱,你都得听理发师的。品味此联,令人对我国的语言文化叹服不已,感叹中国汉字的神奇。同时又让我们感觉理发师好像也有点不小的权力。
解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有关理发师的杂文(投影2)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篇文章的标题,想一想应该如何断句,如何来读呢?(投影3、4)
明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发微,发,探究;微,奥妙;
那么课文题目《剃光头发微》由该作何解释呢?
明确:即要探究剃光头一事中所潜在的人的心理,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以及现象后的本质。
从题目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课文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剃光头”与“发微”。
接下来,我们一同看看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投影5)
过渡:敏锐的作家,尤其是杂文家,大都能用锐利的眼光来观照社会,并透过看似平凡的现象,冷静思考,给人触目惊心的启示,何满子笔下的“剃光头”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投影6)请大家快速阅读文章,思考一下。
正课
▲ 以小见大
1、“剃光头”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
明确:《人民日报》中的读者来信反映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的事情(朗读相关内容)
补充背景:①本文写于1983年,当时还没有改革开发,理发工人给不给人剃头都不会影响他们的收入,所以他们才会不给剃平头,如果换在现在,同学们试想一下会怎样?
②当时流行平头,因此乡下佬才会想要剃平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
2、提问:乡下佬为什么没有如愿剃成平头呢?
明确:剃头刀在剃头匠手中。
提问:(对某男生)如果理发师要给你提一个光头,你愿意吗?为什么?
明确:光头从古到今,除非是个人的独特需要,一般来说是从政治,文化,人格上把人区分开来。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爱剃光头。
提问:再看看,作者由剃光头一事,究竟还联想到了什么呢?(投影7)
明确:从小与大之间的相同点(剃刀就是剃头匠的权力)入手,想到了当权者弄权(请同学朗读地第七段最后一句)
小结:由一件小事联想到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我们读杂文时,可以抓住联想,体会“以小见大”进而把握主旨。
乡下佬没剃成光头是由于理发师的弄权,同学们联系古今中外想一想又没有类似的事情?我们又有什么方法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投影8)
明确:通过社会舆论监督。
▲ 杂而不乱
过渡:按理说,文章讲了剃光头事件以及由此事所想到了掌权者弄权的问题,也可说是一篇完整的杂文了。可是,在文中作者何满子还谈论了许多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