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5张。本课件对文章的内容分析简明扼要,有拓展延伸,图文并茂,开头附带动画用户可在网上找到。
《漫话清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筛选关键语句快速理清文脉。
智能目标: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让学生对一个问题、一种现象进行思辨性地深入剖析。
德育目标: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中“清高”的内涵,把握“清高”的当代意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重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
[难点] 清高的模糊性;把握“清高”的当代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分析法;提问点拨法;研讨法
[教具] 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阿堵物》动画)
二、 研习课文
(一)、古人对清高的认识
1、既然清高是一个古今感情色彩发生很大变化的词语,我们就首先来了解一下古人眼中的清高吧。请大家从第一段中找出清高的定义。
(学生找出关键句子回答)
(教师总结:清——清白正直;高——孤僻,孤高)
2、课文是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谈论清高的,那么文中例举了哪些人物来谈清高呢?
(学生回答:许由、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诸葛亮 汲黯 苏武 魏征 颜真卿 史可法、李白、孟浩然)
3、古人认为哪些人属于清高之人,哪些人属于不清高之人呢?
(学生回答:清高之人:许由(唐尧要把天下禅让给他,他认为要他去当官这话污染了他的耳朵,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陶渊明(辞官归隐)、林和靖(梅妻鹤子,喜欢在大自然中过优雅淡泊的生活,写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连宋真宗都请不动他)、倪云林(出生江南富豪之家,却要散尽家资,归隐山林,画得一手脱尽世俗烟火气的好画)
非清高之人:诸葛亮 汲黯 苏武 魏征 颜真卿 史可法、李白、孟浩然)
(教师总结:许由:不愿为官;陶渊明:不愿为官;林和靖:由才艺,也不愿为官:倪云林:不爱钱财,却有才艺;诸葛亮 汲黯 苏武 魏征 颜真卿 史可法:是因为做了官而没有被评为清高。
4、可见,古人应该是用一定的标准,一定的模式来评价清高。那么古人评价清高的模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3—5段,找出关键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①即凡是显贵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后来显贵又扩大为富贵,即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
5、那么按照以上这两个标准,李白、孟浩然就应该属于清高之人啊。我们来看,李白一生当中基本上没有做什么官,有才艺,不富贵;孟浩然也是如此。那为什么古人把他们算作是非清高之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段,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探讨,回答。教师总结:可见,清高的标准应该还有一个,那就是不能想做官。标准很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