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4份)
- 资源简介:
约3860+3530+4900+4100字。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尽心焉耳矣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C
解析 A.无—毋。B.涂—途。D.颁—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B.弃甲曳兵而走 兵:士兵
C.数罟不入洿池 数:数量多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
答案 D
解析 A.加:更。B.兵:兵器。C.数: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D
解析 D.均为连词,表转折。A.介词,按照/介词,把。B.介词,在/介词,跟,和。C.助词,的/代词,这种情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填然鼓之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树之以桑 D.谨庠序之教
答案 D
解析 D项,“谨”,认真从事,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木直中绳, 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 C
解析 A.“ ”通“煣”;B.“有”通“又”,“暴”通“曝”;D.“生”通“性”。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 以为轮,其曲中规 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答案 C
解析 规:圆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
D.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 B
解析 B.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A.动词,形成/动词,写作。C.介词,从/介词,比。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木直中绳, 以为轮 B.蚓无爪牙之利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答案 D
解析 D.“须臾”古今意义相同,都是“片刻”的意思。A.“以为”,古义是“把……做成”,今义是“认为”。B.“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C.“寄托”,古义是“藏身”,今义是: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尝跂而望矣
C.蟹六跪而二螯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 B
解析 B.连词,与例句都是修饰关系。A.连词,表递进。C.连词,表并列。D.连词,表假设。
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甚矣,汝之不惠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以为轮,其曲中规
答案 A
解析 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C项是判断句,也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省略句。
二、类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劝学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
时间:40分钟 满分:45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蒙故业,因遗策
B.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矣
答案 A
解析 B.“櫌”通“耰”;C.“从”通“纵”;D.“有”通“又”。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爱珍器重宝 爱:喜爱
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
B.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 制:控制
追亡逐北 北:溃败(的军队)
C.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把……制成……
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答案 C
解析 A.爱,吝惜;B.制,统领,统率;D.抗,匹敌,相当。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奋六世之余烈以致天下之士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答案 B
解析 B.都是结构助词,的;A.动词,沿袭/介词,依靠,凭借;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答案 D
解析 “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为山东省。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⑧/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⑥⑧/④/⑤
答案 D
解析 ①⑦为名词作状语;②③⑥⑧为使动用法;④为名词作动词;⑤为形容词作动词。
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 D
解析 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判断句;B.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
二、类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过秦论(下)
贾谊
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抚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耰白梃①,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或师焉,或不焉
D.君子不齿
答案 D
解析 A.“受”通“授”,教授;B.“从”通“纵”,合纵;C.“不”通“否”,即不从师。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
C.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答案 A
解析 无:不论,不分。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答案 C
解析 C.均为介词,向;A.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关系,就,便;D.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答案 B
解析 A.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C.小学: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D.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而耻学于师
A.小学而大遗 B.位卑则足羞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