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3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三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 7:58: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一单元测试题(3份)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一单元 基础达标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春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优案文档:第一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群文阅读•人生困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限时15分钟)
  受得委屈,可养格局
  仲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去年这封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在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身边不时有年轻人,甚至刚刚工作不久,也贸然来个“华丽转身”——辞职走人。然而,当我们拿起现实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那些具体的“离去”,就会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因受不了一时的小委屈,理想与情怀只是被作为逃避的华美掩饰罢了。
  的确,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委屈,有的人选择的不是面对,而是逃避。问题是,世上还有不受一丁点委屈的人生吗?还有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吗?设若每受委屈而躲避,则人生将无处可逃。在一定意义上说,受不得委屈,也就难有“诗和远方”。
  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在文学写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古老的敌意”,意指作家如果一生境遇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那么,他将很难创作出真正传世的伟大作品。正如写就《红楼梦》的曹雪芹,陷于困顿沦落之间,依然坚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贡献出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可以说,正是生前“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莫大困境和委屈,最终成就了他流芳百世的身后之名。
  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但日常生活从来就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杂、款式众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认可,隐忍之后换不来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纳,默默付出没有成果……并且生活对之一律解释欠奉。在一定意义上说,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容得下委屈而成其大,盖因其胸怀襟度得以被委屈撑大;有的人受不得委屈而处其微,实因格局不够而被委屈撑破。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一定程度上,面对委屈的姿态,就是一个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态;对委屈的消化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世界”的襟度。100多年前,曾国藩求学衡阳,同舍一名杨姓同窗,家中有权有势,读书时就对他百般刁难。曾中举后,他更是大发雷霆,责难曾的书案抢了他的好风水。当大家纷纷为曾不平时,曾却劝解众人,不要为这点小事再与之争论。可以说,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作家史铁生曾言:“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正是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呼唤着我们用人性的完美去铸就彼岸的殿堂。世界有多大,看你受得住多少委屈;人生有多精彩,看你有多大格局。
  (《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6日04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中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了年轻人辞职的主要理由。
  B.通过现实的放大镜,我们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不少年轻人的离职只是因为受了点小委屈。
  C.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想躲避委屈,将无处可逃;受不得委屈,那么就很难有“诗和远方”。
  D.生命的炫彩不能没有委屈的纠缠,好比文学写作中作家一生不能太顺、沉湎于安逸生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文章第一段中只提到身边不时有年轻人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理由贸然辞职,并未提到这是“主要理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流行语开篇,描写了新时期下年轻一代面对委屈的现状。
  B.文章描写了“人生的炫彩少不了委屈的纠缠”后,用具体例子进行了解释。
  C.文章以年轻人的委屈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人的进取。
  D.文中以大量的论据说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年轻人的借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通人是不会遭遇曹翁那种盛衰逆转式的极端命运的,但他们却是制造各种委屈的高手。
  B.因为面对委屈,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人们有不同的人生精彩。
  C.作者认为,对挫折的态度应该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去面对;不是选择认命,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D.曾国藩求学衡阳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就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限时15分钟)
  作为20世纪著名的作家,海明威是“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言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及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怀着“保卫世界和平、民主”的理念参加了战争,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只是残酷的厮杀和死亡,根本不是什么“和平、民主”。战争的残酷性,使海明威逐步看清了其性质。因此,海明威走出了迷惘,告别了战争。他在厌战“
  ……
  第一单元基础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巩固(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搭讪(shàn)  惫懒(bèi)
  犄角(jī)  玷污(zhān)
  B.榫头(shǔn)  剽悍(piāo)
  筵席(yán)  钟馗(kuí)
  C.翠幄(wò)  两靥(yàn)
  朱拓(tà)  正月(zhēnɡ)
  D.瘦削(xuē)  宸翰(chén)
  门槛(kǎn)  龌龊(wò)
  答案 D
  解析 A.“玷”应读“diàn”;B.“榫”应读“sǔn”;C.“靥”应读“y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忖度 辨证法 入不敷出 循私舞弊
  B.寒暄  金刚钻  计日程功  陈抟老祖
  C.歆享  烟幕弹  唇枪舌箭  前倨后恭
  D.悚然  暴发户  皮开肉淀  举棋不定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    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②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    ,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③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    ,战斗的武器那么好,以至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A.顽劣 舒畅 强健  B.顽固 舒畅 强硬
  C.顽劣 舒缓 强硬  D.顽固 舒缓 强健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②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
  ……
  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玉,石之美者。玉是大自然的精华,蕴含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山川之秀美。名著《红楼梦》与中华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开篇即以通灵宝玉为引,之后又贯穿故事始终,故事主要人物也以玉为名。玉文化渗透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集中表现了玉的审美价值、审美标准、文化价值等。
  ②《红楼梦》里满是玉饰品。贾府中生活用的玉器皿有琥珀杯、玛瑙碗、玉杯、缠丝白玛瑙碟子和翡翠盆等。曹雪芹《自题画石诗》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结合书中的意蕴,可以看出,曹雪芹更侧重于对玉天生丽质的认同和欣赏,而反对刻意雕琢和纹饰。他所赞赏的是那种“挺自有之天资,抱未来之纯素,不假修饰,自成奇珍”的璞玉。
  ③《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以玉组成的词语来描写和比喻各种美好的事物,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颂扬了玉的高洁、质朴、风骨与精神,充分展示了玉的各种美德。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探春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悉多焉得玉无痕”等。
  ④《红楼梦》本名《石头记》,顾名思义,是譬石头所记之事。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就是以家门口的一块大元宝巨石生发想象,塑造出贾宝玉这一人物。一块美玉贯穿全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第一百二十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展示了经石——玉——人(玉)——石的全部发展过程。一块顽石,吸纳了天地之精、日月之华而成为一块美玉,并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簇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以玉为主线,演绎尽了人间荣辱兴衰、悲欢离合。最终,贾宝玉了却尘缘,出家为僧,跟一僧一道出走,而通灵宝玉在游历完人间之后,回到青埂峰变回了女娲补天遗留的那块大石头。
  ⑤曹雪芹借玉石来塑造了宝玉和众多冰清玉洁的女儿形象。《红楼梦》里与玉有关的人名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蒋玉菡、甄宝玉、林红玉、玉钏、玉柱儿、玉官等。宝玉曾经自号“绛洞花主”,宝玉是花主,其余的女子都是花。两位女主角,宝钗黛玉,各占了他名字一半。一个拥有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一个占了“金玉良缘”的婚姻。两人才情不分伯仲,丽质天生。一有咏絮之才,一有停机之德,一个似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一个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而曹雪芹把“玉”字给了“以兰为心,以玉为骨,以莲为舌,以冰为神”的林妹妹,可见对黛玉的钟爱。唯有“玉”字,方能喻其至真至诚、至纯至洁、至贞至痴。唯有“玉”者,才能彰显宝玉黛玉二人的灵魂契合,思想对等,矢志不渝。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红楼有梦玉为伴》
  2019年1月25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认为《红楼梦》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其中主要人物的名字,都与中华玉文化有关。
  B.曹雪芹虽然倾心于玉,但他不是对任何品性的玉都喜爱,而只是注重那种天生丽质的璞玉。
  C.曹雪芹之所以给小说命名为《石头记》,就是因为他有感于家门口的一块巨石而生的想象。
  D.虽有“金玉良缘”,但作者却更倾向于“木石前盟”,因唯有“玉”才可喻至真至诚的爱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说《红楼梦》体现了玉的各种价值,然后从多角度论证。
  B.文章第二段引用《自题画石诗》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中很多器物都和“玉”有关这一观点。
  C.文章第三段先总的概括了《红楼梦》中写玉的手法,然后又采用例证法进行了论述证明。
  D.文章第四、五两段是并列关系,它们分别叙写了“玉”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主要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蕴含中华玉文化,那么《红楼梦》就一定不会成为经典。
  B.《红楼梦》中器物、主要人物名字都和玉有关,这也间接反映出当时人们都非常钟爱玉。
  C.《红楼梦》以“石”开始,又由“玉”收束的全部发展过程,显现了曹雪芹独特的匠心。
  D.《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通过本文作者的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得些许玉的知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岁月,也是文学期刊的灿烂时光,《当代》《收获》《十月》都曾是千千万万文学青少年的必备读物。“我们经历过文学的盛大节日,但现在我们也要面对文学边缘化的现状,这其实是个大趋势。”程永新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