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检测卷(二)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910字。
综合检测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往往来自动漫文化的影响。如果要进一步厘清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则必须首先将他们从汉服圈中剥离出来,去放置在青年亚文化实践的脉络中进行观察。汉服爱好者首先关注的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形成的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策略和沟通尝试。
然而,汉服文化复兴者和生活者强调汉服文化的正统性,这就造成汉服圈内出现了爱好者同“考据派”的二元对立。随着汉服文化热度升高,以传统影楼写真为代表的行业也开始介入古装拍摄。此时,为了维护亚文化内部的纯洁性,汉服爱好者又斥其为“影楼装”,拒绝承认同汉服文化的关系。这种内部分裂导致的不稳定结构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如何尽快理解汉服文化金字塔基座的庞大人群的构成成分和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古装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商场及车站等公共场所常见身穿汉服的身影。
B.“西塘汉服文化周”创办人方文山,是汉服生活者,属于金字塔形结构的塔尖。
C.汉服爱好者与汉服复兴者、汉服生活者相比,参与汉服文化实践的程度要低。
D.传统文化承继需要文化精英的引领,夯实金字塔基座的人群基础也非常必要。
【答案】C
【解析】A.以偏概全,应是“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B.张冠李戴,方文山应属于“汉服复兴者”。D.无中生有,“传统文化承继需要文化精英的引领”于文无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服文化在文化传播与资本领域的突破,是汉服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的证明。
B.文章区分了汉服文化圈不同构成人群的特点,对汉服爱好者的相关论述较多。
C.文章从汉服文化实践壁垒、汉服爱好者诉求等角度论述了汉服复兴中的焦虑。
D.文章先交代汉服文化实践近况,再分析复兴中的焦虑,后指出根本解决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服圈内的阶层分化与阶层之间的脱节,可能成为汉服文化实践的发展障碍。
B.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并非主流文化吸引,首先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
C.汉服圈出现二元对立现象,源于对汉服文化礼仪正统性与纯粹性的理解不同。
D.厘清汉服爱好者的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热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月7日上午,2018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我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