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70字。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广元市中区袁家坝中学 王生云
摘要 伴随着新课程走了近三年,作为一个农村的初中教师,有欣喜,也有困惑。尤其是强调语文与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倡导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成了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然而,作为一个教学体系,离我想象的效果还相距甚远。在农村,基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很多综合性学习的误区。面对这些弊端,我在进一步学习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上,充分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重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己开展实践活动,砥砺能力,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农村初中更应该如此。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它正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关注,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探讨、解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根据这一目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肤浅认识。
一、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不足
<一>、开展的模式比较单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农村初中基本上没摆脱这三种模式:语文课外活动课、活动作文课和单纯的作文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目标就显得单一,还局限于对某一项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的某项语文能力。例如:“这就是我”是七年级上册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有老师在组织教学这节课时,就定位在口头作文这样的语文活动课上。其实,它还应该与第一单元很好的联系,体现以下内容:①、珍重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②、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会友好相处。③、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自己,得体的推广自己。在七年级上册中还有一次综合性学习课:“我爱我家”。课本设置了“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而我们在上这一课时往往就上成了三选一的作文课。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是为了作文选择活动的主题,收集作文的素材。实际上,作文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