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诵读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渭南市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 王满仓
开教研组会,常有同志说,让学校多购置一些教学资料,特别是朗诵带。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一方面是学校条件太差,购买资料对语文组总是抻抻曳曳;另一方面是同志都过于依赖朗诵带,而不能自己去创造性的工作。
于是我就要求同志们,不能过于依赖朗诵磁带:一者,朗诵带虽说都是名家的声音,名家的处理,还有各种配乐;但是我听过的名家朗诵带问题就很大,特别是字音问题。这里我并不是对名家横挑鼻子竖挑眼,而是我们制做的朗诵带的的确确存在很大问题,倘若再不澄清这个问题,会对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会让学生误以为只要是名家朗诵的就没有一点问题,甚至于让我们的老师也这样认为。所以在诵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名家的朗诵带,不要迷信名家,也不要过于依赖,应该采取“拿来主义”——好的借鉴,不好的要对学生指出其问题,千万不能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以免误人子弟。
下面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他谈谈诵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读准字音,“准”是诵读的基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诵读首先应当读准字音,这是基础之基础,连字音都不准,何谈诵读呢?只有读准字音了,才能追求更高的表现层次。然而,目前的状况是,音像制品充斥市场,网络上也大量上传,但是对于字音问题好像是越来越不严肃,只在乎感情的抒发,气氛的渲染,音乐的配合,一片矫揉造作之势。像乔榛—刘广宁、孙道临、李默然、田华等老一辈朗诵艺术家,他们的敬业精神自不待言,因此他们的朗诵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我曾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专挑他们的毛病,可是很难找得到。有一次,我洗耳恭听孙道临先生朗诵《滕王阁序》,他老人家领衔朗诵,另外还有学生齐诵配合,读到最后的《滕王阁诗》时,我分明听见先生读的是“槛(jiàn)外长江空自流”,而我一直读的是“槛(kǎn)外长江空自流”,我疑心是不是孙先生弄错了,后来查阅字典词典,我才明白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为去声“jiàn”,是另有其意思的,指的是“栏杆”。原来是我弄错了,我没有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在网上,我登陆了“朗诵天地”,收听了青年朗诵艺术家任志红的《诗人毛泽东》。他为许多电视节目朗诵解说,声音富于磁性,情感抒发适度,是新生代朗诵艺术家的佼佼者。我组织学生认认真真地收看了电视片《诗人毛泽东》,他的朗诵声情并茂,很好地表现了后辈人对毛泽东的景仰之情。但是再次收听了他朗诵的《诗人毛泽东》后,我发现其中有一个字读错了,这是一个生僻字,可以原谅,但这也反映了新生代朗诵艺术家与老一辈朗诵艺术家之间的差距。
再者,现在网上、电视上有很多朗诵作品,如电影演员的,就有焦晃、鲍国安、濮存昕、唐国强、宋春丽等人的,不能不承认大多数演员的朗诵作品都是精品,可是我们不能忽视由于文化层次的高低不同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一次,我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恰好就是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