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时素养评价试题(11份)
- 资源简介: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11份)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一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八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二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九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六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七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三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十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十一.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四 .doc
(新教材)2019-2020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后巩固:课时素养评价 五 .doc
课时素养评价 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45分钟 55分)
一、基础应用(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砉然向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
B.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C.罔民而可为也
D.非曰能之,愿学焉
【解析】选D。A项,“向”同“响”;B项,“涂”同“途”;C项,“罔”同“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风乎舞雩
A.如会同,端章甫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解析】选C。C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见无非牛者
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C.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D.为之踌躇满志
【解析】选D。A.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B.爱,古义:吝惜,舍不得。 今义:爱护、喜欢。C.童子,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规律方法】
古今同形异义词:了解词义演变特点
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古今词义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词的义项的变化。在大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变化情况 示例
词义
扩大 范围
扩大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义项
增多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词义
缩小 范围
缩小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子(古:孩子总称对他人的称呼,今:儿子)
义项
减少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词义转移 涕(古:眼泪;今:鼻涕)
狱(古:案件;今:监狱)
感情色彩变化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未之有也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技经肯綮之未尝
……
课时素养评价 八
*中国建筑的特征
(30分钟 20分)
语言运用(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0•山东高考模拟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炎热的太阳收尽了最后一道亮光,大地褪入夜色,未消的暑气把我和伙伴们赶出蒸笼一样的木屋,寻向满天星斗之下的院落。整个夏天,我们都爱端一把竹椅,摇一柄蕉扇,坐在树荫下纳凉。这时,拂到脸上、身上的夜风还带着明显的热气,要命的知了还是不停“热啊——热啊”地鼓噪。那鸣声似乎是一段捆绑得异常结实的绳子,让人不得动弹汗流不止;总是到了送来凉风的时候,它才逐渐安静下来,____①____。蚱蜢到处飞扑蹦跳,有时还会飞到我的身上,跳到我的脚边,它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因为它是“害虫”,蚕食稻叶的声音“沙——沙——沙”地令人不悦。而蟋蟀的歌唱,就像一种乐器的演奏,要比鸣蝉动听得多,在田野的远处,在屋檐的砖石下,在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那琴音撩拨得我们再也坐不住了,我和同伴们便会蹑手蹑脚地包抄过去,____②____,在它来不及逃跑的时候将它逮住放于匣中。不知为什么,它却没有了声音,不再弹唱了。如果它身上真的携着一把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让人纳闷。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比喻、拟人、引用
B.比拟、比喻、夸张
C.比喻、借代、引用
D.比拟、借代、夸张
【解析】选A。“未消的暑气把我和伙伴们赶出”使用了拟人。“蒸笼一样的木屋”使用了比喻。“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是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田野的远处、屋檐的砖石下、门户的角落里,反复弹唱一首同样欢快的曲子。”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原句连用三个“在……”的句式,看起来整齐,读起来舒缓,强调了蟋蟀的歌唱无处不在,为夏夜增添了无限的韵味。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九
说“木叶”
(35分钟 31分)
语言运用(3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妻子是县中医院的司药员,她谈吐如流,相夫教子的贤德在左邻右舍之间一言难尽。
②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
③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提醒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一定要重视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
④他对喜爱京剧艺术的青年学生关爱有加,热情帮助,不胜其烦地给他们说唱腔、教身段,任其录音录像。
⑤黄大年秉持“祖国的需要至上”的人生信条,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处心积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⑥林庚《说“木叶”》中插了王时敏的《落木寒泉图》,图画和课文内容相得益彰。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选B。①不合语境,“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此处用于人物的“贤德”错误,应用“有口皆碑”。②使用正确,“敬终如始”,在即将结束某项事情之时,应该像才开始一样富有朝气地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