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5份)
- 资源简介:
2020年高考语文议论文
从乱草丛到建筑美-2020年高考语文议论文.docx
从老面孔到新天地-2020年高考语文议论文.docx
从满天星到一枝秀-2020年高考语文议论文.docx
从说过头话到留有余地-2020年高考语文议论文.docx
从文体混淆到特色鲜明-2020年高考语文议论文.docx
从老面孔到新天地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
材料二: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文题简析】
第一则材料是易中天的言论,主要意思是有二,一是当下中国最缺底线,二是底线就是生命线。第二则材料白岩松的言论,主要意思是:底线是一个人做事的最基本的标准,但不是最高标准,我们不能拿底线当优点,要有更高的追求。不难看出,本次作文的主旨应该围绕“底线”二字展开,在肯定坚守底线的原则基础上,畅谈自己对“底线”的各种认识。在写作中,可以针对两位名人的言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底线的独特认识,还可以针对生活中种种不守底线的行为和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
具体立意:守住心灵的底线;把持道德的底线;把握生活中的底线;心中要有警戒线;尊严,生存的底线;诚信,不能跨越的底线;自尊,不可触动的底线;正直和善良是做人的底线;坚守心中的道德底线;坚守心中的明月;尊严是人生底线;打破底线的好处;底线失守是一生的痛;守住心灵疆界;等等
【原文呈现】
守住人生的各种底线
(标题一般化,缺少艺术性)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易公言之有理,的确,我们应当守住人生的各种底线。 (照抄原材料,引论机械呆板,不见语言智慧)
何为底线?底线就是你对一件事不能超越的最低的限度。公元前100年,苏武作为汉朝使者出使凶奴,被凶悍的单于无礼地扣押了。单于多次劝降苏武,又是送美女,又是送珠宝,都被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单于就无情地把他流放到了荒无人烟的北海去牧羊。海环境恶劣,冰天雪地,苏武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极其孤独的生活。在北海牧羊19年,永不背叛自己的祖国,苏武就是一个守住人生底线的人。(故事家喻户晓,不能给人新鲜感,读来令人生厌。)底线的内涵是丰富的:诚实、善良是道德的底线;奉公、守法是法律的底线;坚持正义,是非分明,富有爱心,这是做人的底线;兢兢
……
从满天星到一枝秀
文章材料翔实,引例丰富,满天星斗,金碧辉煌,既能显示作者之“富有”,又能夺读者之“眼球”,这固然是上作。然而,身在考场,脑子里一时半刻未必能立即组织许多材料,这时候不妨转换思维,搞“单兵作战”,或就话题本身的材料,或另外精选一个材料,对其进行切割剖析,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复运用材料,以议论取胜。
与其满天星斗,莫如一枝独秀。
【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处寻找快乐而不得,于是沮丧地坐在山道旁叹息。一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唱着歌从山上下来,富翁拦着农夫问:“我拥有家财万贯,衣食无忧;你拥有的不过是几间破茅房,整天劳作不止。可为什么你这么快乐,我一点也不快乐呢?”农夫回答:“你拥有金钱,但内心空虚;我物质贫困,但拥有精神食粮!”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请你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习作一】
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满天星光灿烂——
快乐的源泉
某生
当树木的年轮多了一圈又一圈的时候,我们也渐渐长大。在长大中,我们变得越充实,越来越认识到美好人性的光辉如灿烂星辰,耀眼无比。拥有了它们,我们才会快乐。
……
从文体混淆到特色鲜明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原文展示
(2004年四川考生 高考得分:内容13+表达13+特征12=38分)
推开虚掩的那扇门
【标题设喻,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当一扇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门也会打开。我们经常紧盯着关闭的那扇门,却对已开启的门熟视无睹。——题记
【“题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挫折与希望并存的道理,暗示人们往往忽视希望,一味看到痛苦,令人深思,有文采】
人生的路很长,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有些人,将眼前的挫折转变成改变将来的一块奠基石;有些人,将挫折看成是一种挑战,通过不断地战胜,从而无数次自我超越;还有一部分人,稍有不顺心,就怨天尤人,仿佛全世界只有他遭遇了不幸。前两种人淡化了挫折所带来的痛苦,鼓起勇气,主动出击,推开了一扇希望之门,而后者,坐在已关闭的门前嚎啕大哭,又有何用呢?【开头好。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境遇也不同,分析条理清晰,有代表性。但“前两种人”实际属于一种生活态度,可以合并在一起】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样的前车之鉴对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