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要谨慎运用举例论证
作者:不详 时间:2018/10/9 17:23:3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49
而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完整的议论文的议论段,沿用的是观点——论据——结论的形式,由观点到论据的推理过程属于演绎推理,如果观点正确的话,论据受其统囿,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通过事例的列举要得出结论,则属于归纳推理,却不具有严密性。其原因在于: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有效的逻辑联系,前提真时结论的真假不能确定,由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导出结论。
下面我们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再重复一遍:
引用论据进行论证,必须在前置性的结论是真的前提下才有效。推理前提(论点或分论点)真时结论必然真,决不会出现前提(论点或分论点)真而结论假的情况。
例如:
这个班的学生都是共青团员;
小明是这个班的学生;
所以,小明是共青团员。
这个推理没有问题。
归纳推理则不然。
例如:
我在人大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清华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首师大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理工附中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我所到过的中学都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所以,北京市的所有中学都有少数民族学生。
显然,这个推理所有前提都真时,结论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否一定真不确定。如果“我所到过的中学”其外延小于“北京市的所有中学”,这相当于从部分推论全体,它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由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
由此我们看到得出这样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保证,只要前提是真的,结论必然真,没有例外;归纳推理是一种偶然性的保证,前提是真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真,可能有例外。
因此,列举事例具有结论的不确定性,是一种不严密的论证。
顺着这个思路推究,你难道不觉得孟子的论证也有问题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孟子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位出身于平民历经磨难而终成大器的例子,最后得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一个结论。这样的推理,就这相当于从部分推论全体,它的结论超出了六个个例的前提,由六个个例的前提的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出身显赫未逢苦难的成功者多如牛毛,官二代富二代就是如此。对多数人而言,苦难只是纯粹的苦难,显赫的家世却意味着更好的教育、更宽阔的眼界、更多的机会。
但是,高考还在不负责任地推销这种论证方式,许多家长和同学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什么鲜素材——不会论证,不了解逻辑论证的实质,堆砌再多的事例越多,漏洞越多。再多的例举也不可能周延。作为一个准高三学生,已经学了十二年的语文,所知道的论据可以说是车载斗量了,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在于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的培养而不是其它。
我们的作文教学甚至不能很好地普及一些常见的逻辑论证方法,遑论辨别优劣。以2018届海淀区出示的一模议论文标杆文为例我们看看这种俯首即是的假论证: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
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一类上范文片段:
古有尧舜之贤,是出自父不慈、弟不恭之中;今有鲁迅之洞察,是出自旧社会的昏暗环境中;托尔斯泰身居公爵府,高官显爵环绕之中,心系着农民和青年。他们是在少年时,因着自己的眼看到了世界,立下了心志,这才算得底色。是以寒门出贵子,豪庭出败儿,是己之意愿,非他人强迫之。
问题:寒门一定出贵子,豪庭一定出败儿吗?真的是“是己之意愿,非他人强迫之”吗?个例不代表整体。
一类下范文片段:
在《感动中国》中,舍己救人的消防战士杨柯樟就是拥有纯洁底色,最有代表的人物,在滚滚浓烟与热浪翻腾的夹击下,他救出了被困女童,为双手抱紧孩子,顺电梯间而下,他放弃了握住铁管活下来的机会。消防战士的英雄底色来源于他解救百姓的本心与英雄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些在他内心深处激励着他救下一个又一个受困群众。虽然他人生的道路已经结束,但他手抱女孩的形象将永远记录在历史的画卷上,鼓舞着后人与他一样,坚持自己的底色,做出贡献。由此可见,坚持纯洁底色可以使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使灵魂熠熠生辉。
问题:坚持纯洁底色就可以使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使灵魂熠熠生辉吗?乞丐的底色最纯洁——为生存而生存,他的人生价值怎么就没有实现,也没有使灵魂熠熠生辉?
再以2018年海淀区二模作文的标杆文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1995年,研究电池的王传福教授意识到,手机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于是成立了比亚迪公司,自主研发充电电池。2003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的比亚迪,开始进军汽车行业。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比亚迪成为具有中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实现了“弯道超车”。近几年,比亚迪逐步放弃了其原本在行业内最领先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转向能量密度高、更具发展前景的三元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并积极投入到太阳能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
比亚迪的成长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一号文
特斯拉公司花费十年自主研发领先世界的汽车电池技术,使其成为电动汽车界的巨头,而向我们的比亚迪这样的民族品牌,走出了一条不亚于他们,且能超越他们的道路。百度公司不甘止步于中国,投入全部精力用于研发改进搜索引擎技术,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创客印奇努力钻研人脸识别技术,使得旷视公司成为世界上智能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他们不畏惧自主创新的艰难,也不急躁于自主创新的漫长,他们坚守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这一准则,才使得企业大获成功!
问题:“百度公司不甘止步于中国,投入全部精力用于研发改进搜索引擎技术,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能够证明“坚守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这一准则,才使得企业大获成功”这个结论吗?同样作为搜索引擎的谷歌,无论是搜索引擎、Gmail邮箱、网络文档编辑器,还是Google地球,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以及最炙手可热的“云计算”,Google在技术方面都走在了最前沿。百度,百度创新了什么?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百度的成功靠的是垄断而不是什么自主创新。《中国新闻网》报道说,“旷视科技无论从体量还是创立时间,也都比受邀的另外两家企业小很多”,这就说明了“旷视公司成为世界上智能科技领域的独角兽”是个假结论。
二号文
鹰眼,即鹰之眼力,敏锐、准确,洞悉一切。比亚迪创立之初,正得益于王传福教授的鹰眼捕捉到了手机发展对充电电池需求这一机遇,比亚迪才得已启动,乘时势破浪而行。可见,企业之兴的背后,大抵都有创始人的鹰眼之功。美国亿万富豪的后起之秀马克??扎克伯格,便在创业时敏锐地洞悉市场对于社交网络的需求,创立了如今火遍全美的Facebook;中国首富马云在企业创立之初也正是因洞察社会对微商交易平台的迫切需求,凭鹰眼成为了电商平台的第一人,成就今日辉煌。此等创新创造,皆鹰眼之功也。
问题:马克??扎克伯格创立了如今火遍全美的Facebook“皆鹰眼之功”吗?创新制度背景,技术支撑,团队运营……一口气我们能说出几十个原因来,“皆鹰眼之功”让人啼笑皆非;“中国首富马云在企业创立之初也正是因洞察社会对微商交易平台的迫切需求,凭鹰眼”就成为了成为了电商平台的第一人,就成就今日辉煌?“首先看到即成为”,这也太过于儿戏了。
所以,我们再一次地提醒考生:尊重学科规律,莫做感性冲动之事,溯本追源,老老实实地打好思维的基础才是第一要务。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