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整体思维解读
- 资源简介:
约14270字。
高考作文整体思维解读
2019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流程1]——把准命题方向,立意方能高远
1.命题方向
依照新课标核心素养饼图分析,可知本题的命题方向:
(1)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2)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3)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4)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2.命题解读
本题是“社会现象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的理解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和劳动文化的传承,又立足于现实生活,突出情景设计,贴近考生生活。题目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导向功能,意在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劳动思想引导考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015、2016、2017、2018年全国卷从关注自身、关注生活逐渐转移到关注社会、国家这个层面,提醒考生关心国事,关注国家命运,关注国家发展,培养齐家治国的雄心壮志。2019年全国卷Ⅰ依然秉承这一思路,并进一步提醒考生关注国家和民族未来。这也是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特别强调的一个内容。
[思维流程2]——对话命题人,读懂限制性和开放性
1.限制性分析
(1)内容限制。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后的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