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000字。
古典诗歌鉴赏知识导航
1994年是元稹的《菊花》;1995年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1996年是一首咏史言志的元曲; 1997年是以比较阅读形式出现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 1998年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1999年是考查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 2000年高考题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2001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2002年高考考查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3年是王维的《过香积寺》 2004年湖南卷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
明确: 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从阅读对象的选材上看,1994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阅读鉴赏了唐诗,1995年阅读了宋词,1996年阅读了元曲,2000年阅读了宋诗。可见,古代诗歌阅读的热点是唐诗,但宋诗、宋词、元曲以及其他古代诗歌都在考查之列。
盘点三、从阅读对象的题材看,高考阅读题涉及的诗歌。一般以借景(或托物)抒情且写作背景淡化的短篇作品为主,其阅读难度是一般考生能够读懂的,但阅读起来又有区别层级的作品。
盘点四、从具体阅读内容看,它可以是对诗句在诗作中的语境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可以是对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概括分析,也可以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综合评价。二般地说,每道试题都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对作品进行鉴赏,不可能只从一两个角度泛泛考查。
盘点五、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六、选材应力避两点:
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 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七、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知识导航(一)从鉴赏的要点看。
课堂练习 1、(2003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鉴赏。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2、(2002年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曲的寓意”、“本诗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