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二模作文题目解读及优秀作文
- 资源简介:
约5630字。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二模作文题目解读及优秀作文
一、原题呈现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潍坊)
青年科学家潘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领先世界,令世界同行感佩不已,但国内民众并不十分了解他的经历和精神。郑导演认为,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今天,如何对待科技创新典型,关系到一个民族科技的未来,因此想以潘教授为原型,将他的事迹搬上荧屏加以宣传;但潘教授却不同意,他认为核心技术研发不需要宣传,需要的是“恒兀兀以穷年”的实干精神。消息传出,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如果你是郑导演,请给潘教授写一封信,说服他同意将其事迹搬上类屏。
(2)如果你是潘教授的学生,请给郑导演写一封信,阐明潘教授不同意的合理性。
(3) 请给《中国青年报》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回应大众关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解读
本次考试作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提供了一则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热点材料,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为事实背景,有两层意思,一是潘教授取得让世界同行感佩的科研成就,二是国内民众不了解其经历和精神;“重大突破”与“精神”是需要注意的关键词。第二句为材料的核心,即围绕将潘教授的事迹搬上荧屏加以宣传双方的不同意见,郑导演的话语的核心是宣传科技创新典型有其时代价值、现实意义、社会效应,宣传典型、树立榜样、崇敬科技英雄,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有助于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全社会投入到科技创新之中去;潘教授不同意宣传,更多是从科研工作本身特点出发,强调科研需要实干精神;两方态度,各有侧重,可以引发我们对如何对待科学家、如何进行核心科技创新、如何看待成就与宣传、如何看待榜样人物等方面的思考。第三句,概述民众对此事热议,只是点出此事的社会影响,没有明确写出民众的具体观点。
三个材料层次清晰,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看到郑导演与潘教授的态度中隐含着“赫赫扬名与默默实干”这样一组核心思辨性的概念,写作时这是不应回避的内容。
三、任务解读
任务(1):如果你是郑导演,请给潘教授写一封信,说服他同意将其事迹搬上荧屏。
基本任务:①写作身份:郑导演;②写作对象:潘教授;③文体要求:一封信;④写作目的:说服潘教授同意将其事迹搬上荧屏。
基本要求:考生要站在郑导演立场思考问题,结合材料中郑导演的基本观点确立自己的核心观点;在写作上,要求考生既能够抓住写信者的立场,又能理解对方所持观点,为对方着想。这就要考生能看出二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