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10 23:4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br>
<br>
云南省下关一中  李曙光<br>
<br>
一、前后联系,古今打通,优化文言课堂教学<br>
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课题研究中,自始至终贯彻启发式的开拓型教学原则,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疑,恰当诱导,方法优化,把立足点转移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处于最佳能动状态,多读、多思、多练,多背,从而使教和学结合,主导和主体结合。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br>
第一,前后联系。充分利用学生初中的文言积累,在对照比较中,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已知去推知未知,是课题实验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在资料准备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了“高初中文言词语对照卡片”和“高初中文言语法对照表”的整理制作上,着眼点还停留在单纯的字词句的比照联系上。进入课堂教学实验后,才感到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词语的前后联系问题。事实上,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引导有方,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自我探求知识的情景,把学生的“接受”,变成了学生的“探求”。从“你要灌输”到“我要求知”,真正落实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地位,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br>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前一句,学生读了不知所云,而后一句则一目了然。如果教师不分轻重,都要逐字逐句地串讲一番,效率肯定低下,达不到优化的目的。碰到这种情况,课题实验中的做法是,学生难于理解的词句,讲透彻,讲明白;而学生能够自己掌握的内容,放胆不讲,让学生自读领会。而讲,则注重前后联系,注意牵线搭桥,创设情景。幻灯打出“蜀之鄙有二僧”(《为学》)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两个句子后,学生从直觉上就可以判定,“越国以鄙远”的“鄙”,意思同第一句的“鄙”相同:边邑。但“鄙远”又应该如何解释呢?“边邑”与“远方”的语法关系又如何理解呢?首先看“远”字。“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一句中,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盔甲,锋利的武器。那么,“远”呢?用法相同,意思是“远方的郑国”。这也就是说,“鄙远”是两个名词在一起,而它们的关系既不是并列,又不是偏正,按照文言的语法习惯,其中前一个词应该属于“词类活用”了。正如“稍稍宾客其父”中“宾客”与“其父”的关系一样,“宾客”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鄙远”也应作如是观:把远方的郑国当作自己的边邑。鄙,名词的意动用法。这样提供材料,创设意境,探索求知的做法,并没有影响课程的进度。因为那些学生自己可以理解的内容,老师就放手不讲了,所以这种方法比起从头串讲到尾,面面俱到的做法,不但没有影响课程的进度,反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学生赢得了阅读感悟的时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