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1世纪发达国家语文教育改革观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进入本世纪8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几乎同时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主动调整和革新基础教育以迎接21世纪社会发展的挑战。美国1983年教育部提供了一份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日本则掀起了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在先后提供的四次审议报告中,提出了周详的实施方案;韩国则对中小学课程作第四、第五次改革。与此同时,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都相继对基础教育作了比较大的改革。在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中核心课程,首当其冲。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以及各国语文(国语)语种不同,(加拿大的语文还含英、法两种),因而语文教学改革也存在着差异性,但作为国语教学,也有许多共通的东西。这些共通点集中反映了一些发达国家对语文教育发展的认识,本文将从语文教育发展的格局、语文教育的一些新概念、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五方面对发达国家语文教育改革情况作一初步述评。<br>
一、语文教育形成的格局与发展趋向<br>
目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传统及需要不同,对语文学科的设置以及由此形成的语文教育发展状况也不同。大致地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英美模式,多纲多本。国家对中学语文教育没有一个具体而集中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教科书全赖各州甚至各校制定与选择。英语教学传统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皆属此类;二是一纲多本。即全国有一个统一的语文教学大纲,围绕教学大纲编写的语文教科书可以有多套,经官方认定供各地选择、使用。如中国、日本、法国等可属此类;三是一纲一本。即全国有统一的语文教学大纲和体现教学大纲要求的全国统编课本。如韩国、我国台湾可归此类。总体说来,世界语文教育形成的这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每一个处于一定格局中的国家都力图冲破原有模式,寻找互补的优势。显然,在改革中寻求的互补优势不是直接抄袭或对另一种模式的翻版,而是立足自己的传统,融合其它模式的长处和特色。英国官方多次意识到没有全国统一英语教学和五花八门的英语教科书与英国语文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下降有关系。正如皇家督学团最近在全国性英语教学调查中指出,现在教育中的一个常见的弱点,就是教师对学生成就水平期望过低,建立全国统一的课程的重要意义就是要使教师在一个既现实又具有挑战性水平上,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1988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教育改革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这个法案规定,自1988年起,全国所有中小学实行统一课程。在5-16岁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10门基础课程中,英语被列为核心课程,教科部长肯尼恩•贝克预言,学校将使用全国统编课本。澳大利*亚1990年联邦政府与各州一致达成协议,发展统一的“澳大利亚全国性学校教育目标”,开始着手全国统一课程及教材的设计和研究。美国关于建立统一课程标准的讨论此起彼伏,虽没有最终结果,但表明人们对这个问题已有充分的认识,多纲多本的民主化模式正在趋于在保持其特色的情况下追求一定程度的集中与统一,以提高整个国家的语文教学质量。相反,一纲一本、一纲多本模式的国家则正在要求减少束缚,增加宽容和自由,追寻语文教学个性。其中我国的情况可作典型个案研究。从我国无纲多本(文革中)——一纲一本(70年代末)——一纲多本(80年代末)这个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东方教育传统国家对于民主化课程的追求。从目前我国改革的大背景看,各地生产力水平发展不一,多民族、地域广的中国国情以及各地文化传统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已经对一纲多本的局面提出挑战。其实,因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