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文化常识与文学常识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2/7 22:18: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30字。

  《登高》文化常识与文学常识
  考点:
  1. 重阳节
  2. 知人论世
  3. 文化常识
  4.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
  【考点研究】
  (一)重阳节
  1.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阳佳节。民间也称“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或“女儿节”。 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当天做枣栗糕,祭献祖先。设宴招待女儿女婿,并让其携枣糕回家。插茱萸,吃糕饼,饮萸黄酒,在台榭宴饮,或者去郊外野餐.登高斌诗,举行登高会。妇女蒸糕移菊相互赠送,互相遨请女伴会叙。儿童戏竹马,放纸条,或者把五色纸剪成斜角式,连缀成旗子,竖于院中。市场店铺制作各式糕点,标以彩播出售。重阳节开始散放畜类。重阳节酿洒,待明年杜鹃花开时节饮用,称之为杜鹃酒。
  示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读 重阳节标志:“登高”“插茱萸”。
  对写法:最后两句,不写自己想亲人,偏说亲人在想他。
  2.题目解说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3.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1)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2)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4.历代诗人关于重阳节登高、饮酒的诗词
  诗句 出处
  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
  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 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师诗》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杜甫《九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