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无限话登高

作者: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刘明娟  时间:2013/11/4 20:26:5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73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人传下的登高佳作时,即使没有亲身莅临登高之地,也常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这固然包括写景的生动形象,但我想,更重要的因素却是文人们登高时生发的真情和哲理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尽管“迁客骚人”登高时多因各自的遭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但还是有许多相同的感受,正所谓“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兰亭集序》)。那么,古代文人在登高时到底会阐发哪些共有的情理呢?
  一、盛赞赏景之美,畅叙登高之乐。
  赏景取乐是古人登高的重要内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只有登高,才能让更广阔的美景进入自己的视野,跳出狭小的生活圈子,给心灵自由的空间,尽情翱翔,寻觅登高之趣。如:“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作者在天朗气清的暮春三月,兰亭集宴。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享受登高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滕王阁序》登上高阁,举目远眺,落霞、孤鸟、秋水、长空、渔舟、晚歌、雁鸣等意象共同构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使秋日风光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文人们胸襟舒畅,兴致飞扬,箫管齐鸣,歌声纤柔,宴饮的豪气盖过善饮的彭泽县令,文笔的光彩辉映着擅诗的临川才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一起聚会。极目长天,畅游假日,此乐未央。“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岳阳楼记》春光明媚的时节,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沙鸥、锦鳞、香草、幽兰竞显生机。皓月清辉遍洒水面,渔歌此唱彼和,悠悠扬扬。这是多么快乐啊!此刻登上岳阳楼,便觉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荣辱暂时忘记,当风举酒,真是喜气洋洋!
  二、悲羁旅流离之苦,抒思乡怀国之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异地漂泊,身如浮萍,思乡之情“剪不断,理还乱”,如影随形。登高远眺,更觉孤独冷清,归思难收,“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王粲《登楼赋》)对游子而言,登高便是寄托乡思的最佳场所。如:“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王粲《登楼赋》
  情怀深切总想着返回故乡,谁能承受住沉重的思乡负担?凭栏极目遥望归乡之路,却被高山挡住视线。道路曲折漫长,悲叹故乡阻塞隔绝,止不住泪水纵横满面。钟仪被囚仍演奏楚乐,庄舄显达仍操着越言。人情在怀念故乡上是一样的啊,怎会因受困或显达而把心思改变!可谓抒尽登高思乡之苦,不能不为之动容。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关山重重,难以逾越,有谁同情迷路的游子;偶然萍水相逢,人人都是异乡的来客。可谓身心备受漂泊之苦和异地思乡的煎熬,高度提炼了游子登高怀乡的共同心声。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宋寇准《春日登楼怀旧》
  诗人登楼远望,只看见脉脉东去的江水,舟横渡口,人迹稀少,荒野里飘荡着几家没有生气的炊烟,寺庙古树上时而飞过一两只鸟儿,一切都显得寂寥。他想家了,想起了在八百里秦川渭水边上的家,到这远天远地来做官,究竟是为了什么?孤独漂泊的愁滋味一下占据了诗人的心,也感染着读者。
  再如:“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这些诗句均在登高中真实流露了飘泊流离之愁和思念乡国的深情。
  三、哀人生苦短多舛,发壮志难酬之忧。
  登高四望,放眼天地,顿觉宇宙之浩大,个人之渺小,人生之短促,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前赤壁赋》)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古代文人,也随岁月的磨砺和仕途的坎坷而生出颇多感慨。“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时光匆匆,人生易老,“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序》),功业未就的苦闷成了一生的心痛。也正是因为境遇的相同,古代文人在阅读前辈登高之作时,总有同病相怜之感。自己登高时,这种感情更为强烈真实,感染着自己,也影响着后代的文人。如:“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徒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王粲《登楼赋》时光飞速流逝,等待时世太平不免令人失望。但愿王政早日安定,可以凭借清明的时世施展才能。我害怕象葫芦那样空挂不用,又担忧象井水淘清了却无人品尝。走走停停我反复徘徊,心里悲伤,情意哀痛,愤懑的情绪充满胸膛,直到半夜还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作者身当乱世,亲历离乱,又怀才不遇,宏图难展,赋中充盈着沉郁悲愤的壮志难酬之叹。”③“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作者对沦陷的故乡的思念。他目睹腰中宝刀,却不能用来杀敌卫国,悲愤地拍打着亭上的栏杆。可又有谁能领会他此时的心情呢?词中通过看吴钩宝剑,拍遍栏杆的典型动作,生动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心情。“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中借登乐有愿望昭陵这一情景,抒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牢骚和国事日非的感慨。   “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