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作文审题失误(全国通用) (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2530字。
易错点 作文审题失误
学生易错点分析:
1、目光短浅,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2、舍本逐末,误解寓意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
3、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的片面的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
4、偷换概念,曲解寓意
没能严格的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
5、另起炉灶,抛开材料
6、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作文审题失误
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既然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
1.因果推断法。
材料作文,从呈现形式上看,一般由材料(故事、情景设置或图画等)和写作要求两个部分组成。有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旨和要求是很明确的。请看作文题:
【例】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情景:小文远离父母在外地读中学,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想把由父母替他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小文知道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觉得必须说服父母取出这笔钱,献出他的爱心。
尝试:请你以小文的身份,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这种心愿。
【解析】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预设的生活场景:小文欲将父母替自己储蓄的500元压岁钱捐给灾区。文题要求以小文的身份写信给他的父母,说服家境并不富裕的父母将此钱捐出。虽然上面这道作文题题意和要求很明确,但是如何准确立意,还是值得思考的。在这里,我们可采用“因果推断法”,即由材料的结果找出原因,最终得出材料的中心。写信的结果是要说服父母将钱捐出,用什么理由(原因)说服父母,让他们心动呢?这很关键。因为涉及到文章的立意问题。有同学从灾难的严重,到灾民的无助;从抗震的艰辛,到救灾的感人等;结合自己家境的实际情况,从现状分析入手,陈述自己作出此举的理由,其立意显然胜人一筹。
2.提炼话题法。
材料作文的材料,有的主旨是很鲜明的,有的则比较隐晦,这类隐晦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比较费力。下面我们来看作文题:
【例】阅读下面的诗句,按照要求作文。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