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9400字。
《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巴山雨夜”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请你说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4.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夜雨注满秋池的景象,又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绪。
B.《夜雨寄北》一诗运用了情境交融、动静结合的手法,语言浅显、朴素,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C.“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成功地运用景物烘托的手法,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被誉为“秋思之祖”。
6.《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和《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都运用了反衬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反衬手法在抒发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