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检测练习2
- 资源简介:
约26230字。
《乡土中国》检测练习
一、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电梯记
鲍尔吉•原野
我堂兄朝克巴特尔生长在牧区,我四五岁的时候去过他家——哲里木盟胡四台村,这也是我父亲的故乡。之后十年,朝克巴特尔像学者回访那样到我家赤峰市参观学习。我爸交给我一项任务,领他上街。
我领他走进一座楼房,入电梯。电梯门从两边合上,吓他一跳。我伸出三个指头,然后按“3”,“3”红了,电梯微颤,门开,我带他出去。我说这是三楼,朝克不信,他刚还在楼下仰视巍峨的楼顶。我领他从步行梯下到一楼,说明我们刚才坐电梯的经历,他还不信。我再次拉他进电梯,到三楼并从窗口往下看,马路上的人渺小地行走,朝克大惊失色。于是对电梯极为崇拜,认为这个狭窄的金属房子是神的房子,说什么也不敢坐它下楼。我对他进行启蒙:电梯即电房子把人垂直拉到各楼,由电控制。朝克生气地反驳我:电在电灯里面,不可能控制一个房子。
今年春节,朝克巴特尔扛一只冻得邦邦硬的羊来到我们家。他头发全白了,对我说:他已经领悟到电或电池让人在收音机里唱歌、在电视机里跳舞,但不足以让房子腾升,那是另外的神秘力量。电,不过是冒火星的、小巧的、在胶皮线里乱窜的小玩意儿。
我和朝克巴特尔均为独生子。许多年前,当大伯告诉朝克我是他弟弟时,他在我身上也发现一些乐趣。
那年,即我四五岁到胡四台,被一只羊羔吓哭了,以为是狗。朝克和堂姐们哈哈大笑,讲解羊和狗的区别。我不信,以为他们骗我。见过狗,我以为是狼,越发大哭。朝克越发大笑,用脚踢“狼”。
在胡四台村,朝克巴特尔飞身跃上无鞍烈马,奔驰至远,让我视为天人。朝克一家和当时的全国农民一样穷,他的衬衫下摆和袖子都褴褛掉了,仅遮肩背。这件衣裳在我看来很神奇,在马背上飞扬如帜。他穿这件衣服在苇草里发现野鸭蛋、找到酸甜可口的蓝莓。朝克和我走在沙丘下面,他停下倾听,快跑几步,用手接住一只从上面滚下来的刺猬。在茫茫的沙漠上,朝克聪明健壮。他看我的笑容半是嘲笑半是爱。一个城里人在乡下的土地上不怎么会走路、不怎么会吃饭喝水,给他们带来欢乐。就像朝克在城里给我们带来欢乐——他用颤抖的手慢慢摸电梯门,“嗖”地缩回来。
我第一次到胡四台,在堂兄家吃到野鸡肉——肉丝雪白。我一人吃掉两块胸脯,余下的肉被我姐塔娜吃光。朝克和众多的堂姐站着看,面带笑容。大伯招待我们的佳肴还有一小碟葡萄干、一小碟红糖。许多年后才知,野鸡和那么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回访”“参观学习”“任务”等大词小用,朝克对电梯的崇拜和我在牧区的狼狈等相关叙述,既富有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幽默、睿智与童心。
B.我和姐姐在大伯家受到热情招待的场面,隆重而温馨,素朴且感人,简洁的行文中流动浓浓的亲情,也侧面反映出大伯一家的善良、厚道和淳朴。
C.父亲痛哭、失语、反复诉说“你大爷死了”等一系列动作行为,反映出大伯去世给父亲带来的巨大触动,以及我们的沉默与不解给他带来的失望。
D.鲍尔吉•原野描写人间的美善,如围炉夜话,似村妇叙旧,随意自然,平实深沉,寻常文字寄寓深厚情感,总能令读者感受到自然和人性的美好。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本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含意。
3.这两个有相近话题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情感态度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二、名著阅读
以下是一则某同学针对“家乡生活的变化”这一主题撰写的访谈稿,请结合《乡土中国》一书,完成下面小题。
我:爷爷,您小时候生活在城里还是乡下?
爷爷:我一直都在乡下,直到你出生,你爸妈都要去上班,需要帮忙,我才来的县城里和你们一起住。
我:爷爷,您不识字这点,对您的日常生活有没有什么影响?
爷爷:在乡村生活中,完全没影响。即使现在到了城里,影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