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三重教育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8/11 7:45: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400字。

  山西省三重教育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国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我国工程教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同时,日益突出的“工科理科化”现象也引起科技界和产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警觉。
  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齐。其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重视论文发表,忽视实践创新。
  “工科理科化”倾向正在对有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在高教领域,教师宁愿或不得已在黑板上教修机器、教盖房子,也不愿或无法下车间、下工地去解决工程中的真问题;学生解决了生产线上的关键工艺问题,却经常因为没有发表顶刊论文,而不得不面对毕业评优时的窘境;在产业领域,大量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面对一些要害环节的“卡脖子”现象,企业往往无计可施。
  当下,“工科理科化”问题在本科教育中最为严重,研究生教育次之,其潜在影响还渗透到高职、中小学教育中。表现为本科生实践机会少、时间短、训练强度低,实践多停留在企业参观层面;专业型硕士培养走的依旧是学术型硕士培养的老路,缺少产业支撑;高职教师的操作技能达不到社会期待水平,一些高职俨然变成本科的“缩小版”;中小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缺少对学生认识社会、动手实操、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未来工程师的培养关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一些企业家在媒体上公开指出,高校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与此同时,“逃离工科”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据有关研究团队测算,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例严重偏低。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若2035年我国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水平,工程师需求规模则约为4500万人。数据分析表明,2023年—2035年,我国工程师供给规模将从2023年的2059.2万人增加到2035年的3191.1万人,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
  不解决“工科理科化”问题,培养不出面向新时代具有科学素养的大批卓越工程师,“中国制造”极可能遭遇大面积空心化。
  “工科理科化”的根源,在于科研评价亚理论轻实践的“唯论文”导向。工科不似理科,它重在有限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彻底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这一特征注定了工科教师往往不是顶刊论文的作者,他们甚至并不擅长论文的写作;体现他们价值的是,破解工程实践和产业发展难题。过度倚重论文,以考核理科教师的方式考核工科教师,是造成我国工程教育中师资队伍理科化、科研项目理科化、学生培养理科化等问题的重要根源。
  (摘编自《25名科学家企业家联名呼吁:“工科理科化”亟待扭转》,《中国科学报》2023年3月10日)
  材料二:
  近日,25名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合署名发文,呼吁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避免更多工科教师、学生将重心放在论文上,多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助力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
  1. 下列对“工科理科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科理科化”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看齐;它重论文而忽视实践创新。
  B. “工科理科化”对高教领域、产业领域造成的严重影响,使得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C. “工科理科化”源于科研评价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唯论文”导向,该现象在本科教育中表现最明显。
  D. “工科理科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责任不应该仅仅由高校承担,它需要整个社会共同解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工程教育有喜有忧,其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但“工科理科化”的现象却日益严重、突出。
  B. 我国制造业领域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远低于德国、欧盟,这造成了我国现今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C. 近年来,大批涌现的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工科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
  D. 国务院机构改革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具体项目评审归口相应部委,就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 下列不属于扭转“工科理科化”建议的一项是(   )
  A. 制定合理的工科教师评价体系,着重考察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将他们的产业经历与其职称评审挂钩。
  B. 在高校引入企业实验室、设立本科生定点实习基地,将企业实践纳入学生的学分管理,强化通用型人才的培养。
  C. 大力弘扬工程师文化;高校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以项目制等形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应用场景。
  D. 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识的竞争优势。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好的新闻评论应具备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使得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说法错误,“‘工科理科化’对产业领域造成的严重影响”并不是“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的条件。原文为“在产业领域,大量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面对一些要害环节的‘卡脖子’现象,企业往往无计可施”,应为“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对产业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这造成了我国现今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以偏概全。结合“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在西湖边上
  周朝
  我历次来西湖,都不只是奔着西湖的景色来的。
  之于久负盛誉的西湖,这话不免有些唐突,且有伤尊严之嫌。我何敢如此冒昧?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俯拾即是的湖光山色,恰到好处的柳绿花红,浩淼、繁盛,西湖以其天堂般的存在,吸引古今游人在此形胜之地,留下了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