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课后作业
- 资源简介:
约15730字。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乡土中国》课后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 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一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认为乡土社会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B.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C.礼治社会并不代表“文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的。
D.“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信息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B.“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错误,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讨论了两者的区别,并没有表明谁更优越,也不能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就说它更优越。
故选B。
2.下列对《乡土中国》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于礼而形成的,乡土社会中有成规存在,依靠传统的力量维持。
B.乡土社会的地方官用教化来维持礼治秩序,乡村里所谓的调解其实也是一种教育过程,注重礼的自觉,反感法的干预,因而产生“无讼”现象。
C.血缘社会交易人情,商业则是在血缘之外发展起来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血缘则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D.乡土社会表面上承认长老统治沿袭下来的传统,实质里根据社会变迁的需要改变其内容,用“注释”方式适当歪曲其原意,此所谓“名实的分离”。
3.有同学设计了整本书的内容框架图,大家在交流中有以下意见,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中将乡土本色诠释为三种权力是不合适的,乡土本色应该从人与空间、人与时间、人与人的关系等角度来诠释。
B.三种权力中突出教化权力是对的,这种权力源于社会合作,被教化者无选择余地,相对比较稳定,但图中忽视了在社会变迁之际的时势权力。
C.抓住“差序格局”作为关键概念,并试图梳理出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个思路不错。但是它与教化权力的因果关系错位了。
D.最右边的四项内容不是并列关系,“文字可下乡”与其他三项不是一个维度的,应该是其他三项带来的一个结果。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对此说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