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2530字。
2023年北京西城初一(上)期末
语 文
一、基础??运用(共17分)
2022年北京举办了首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下面有关读书的发言稿,完成问题。
①宋代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古往今来,学者没有不热爱读书的。多读书不仅有助于做学问,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感受世界的丰富。对联“方尺大小藏尽 千秋事,寸指 容纳天地万物情”就是这个意思。
②好读书,还要读好书。经典名著是历经时间淘洗而传承下来的,保存了人类文明中真善美的火种,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充满歧路的选择中,拥有强大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读书就会有驱动力,就会系统化,而不是零散的。其次,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修身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事不读,长久坚持,必有成效。另外,读书还要注意“三结合”。“ ”,读书要刨根问底,不能随声附和,要在琢磨和质疑上下功夫,将读与思相结合;“ ”,要学习圈点批注,记录读书心得,把读、写结合起来;朱熹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是说读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把“做”作为读书的着落,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④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强调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新的时代,阅读之旅更会美不胜收。“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读书传统,将得以绵延相传,生生不息。
1. 请你在答题卡方格中,用正楷字规范书写“读书万卷始通神”,不得涂改。
2. 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狭隘”中的“隘”应读作“ài”,“潜移默化”中的“潜”应读作“qiǎn”。
B. “随声附和”中的“和”应读作“hè”,“着落”中的“着”应读作“zhuó”。
C. “美不胜收”指美好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应写作“美不盛收”。
D. “绵延”指的是“连续不断”,应写作“绵沿”。
3. 结合上下文,在第③段两个横线处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 书山有路勤为径 B. 思而不学则殆 书山有路勤为径
C. 学而不思则罔 不动笔墨不读书 D. 思而不学则殆 不动笔墨不读书
4. 有同学将发言稿第③段整理成图表笔记。请你帮他把空缺处内容补全。
(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5. 请按照对偶的要求,将第①段的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方尺大小藏尽 千秋事
下联:寸指 容纳天地万物情
A. 万古 深厚 B. 万古 厚薄
C. 古今 厚薄 D. 古今 深厚
6. 阅读活动中,有同学为大家推荐名著,以下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战国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部儒家经典。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 《朝花夕拾》原题《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D. 《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收录了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和故事。
7. 下面是为全民阅读大会活动写的一段主持串词,阅读并完成问题。
书是甘露,滋润干枯的心田;
书是良药,医治心头的伤痛;
书是明星,指引前进的方向;
书是 , 。
一本好书,告诉我山有多高,路有多长;
一本好书,召唤我拨开烟云,看向未来。
对串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头的几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甘露、良药、明星的热爱之情。
B. “书是……”的排比句使情感抒发更为强烈,节奏也更加鲜明。
C. “召唤”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阅读对思想的指引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