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语句赏析、选择题与课外阅读题等训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择性必修上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10 12:25: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190字。

  《大学之道》语句赏析、选择题与课外阅读题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考点:
  1.经典语句赏析
  2.选择题
  3.课外阅读题
  4.语用题
  【考点解读】
  一、经典语句赏析
  第2段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问题1 谈谈你对《礼记•大学之道》中“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理解。
  答案 强调上至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需要以修养自身的品德心性为根本。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翻译文句,准确把握文段内涵,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容。
  文段意思是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前文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途径。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其他的方面都要以修养德行为根本。
  问题2 “修身”在“八目”中处于核心地位吗?
  答案 (1)观点一:处于核心地位。“八目”中的“修身”是根本,也是连接前四目与后三目的中间环节。前四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是实现“内圣”的途径;后三目即“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功用,是实现“外王”的目标。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八目”中。
  (2)观点二:不处于核心地位。“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都是侧重于个人修养的提升的,从层次上来说,局限于个人。“齐家”是为“治国”服务的,而“平天下”应该在“八目”中处于终极目标的位置,所以应该处于“八目”中的核心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干问的是“‘修身’在‘八目’中处于核心地位吗”,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认为处于核心地位。结合“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分析,《大学》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分析,这两句将明德修身和治国理政结合起来。文中连用五个“先”,体现逐步推导的过程,将国、家、身、心、意、知几个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从个人出发,通过学习,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修养自身的品性,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关键。强调上至一国之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需要以修养自身的品德心性为根本。
  如认为不处于核心地位。“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