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上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0/5 18:11: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30字。

  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教学提示
  1.这篇文章视角独特,独具匠心地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画面,既具有生动的现场感,又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2.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住文章中的时间、场景的转换,重点是要把握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事件背后重大的历史意义。
  2.了解文体特征,体会文中重要的时间、场景的转换,及其效果。
  3.体会重点语句的内涵以及其中寄寓的情感。
  4.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难点
  把握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观看《香港回归祖国25年间的“首次”瞬间》片段。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别了,“不列颠尼亚”》,重回那庄严的历史时刻。
  • 环节一:知人论世
  • 了解作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2.了解香港及其历史
  构成 历史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沿海的200多个岛屿)
  1841年1月26日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 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2年12月25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3.了解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