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360字。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
五石之瓠
《庄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根”,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
本单元既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又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相联系。课标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单元写作任务为“审题与立意”,可以选取本单元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辩证思考其当代价值。
本课为第六课第二篇文章,属于道家论说文系列,本课的第一篇是《老子》四章。学习提示指出要发现庄子文章中突破常规的认识,了解庄子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理解庄子超越常规经验的思维方式,比较庄子和老子的论说风格。可以采取对比阅读的方式总结二人的论说特点。
《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充分体现了《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的特点。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是惠子告诉庄子,他是如何处理一个容得下五石之物的大葫芦的。因为这个葫芦太大了,做不了盛水的容器,剖开做水瓢,又没有地方放,索性就把它打破了。庄子认为,惠子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无法发挥“大”的作用。于是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也就是著名的“不龟手之药”的故事。说宋国有一户人家世代以漂洗丝绵为业,这项工作经常要沾水,为了防止皮肤冻裂,他家有一种特效药,即“不龟手之药”。有人以百金购买这个药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