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易混现象的辨析方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2/19 13:4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我们在搞语法分析时,常遇到一些两种表面形式相同或相近而实质不同的语言现象,很难分辨。这种情
况一般表现在对同形异构的区分和对同形虚词词性的确定上。另外,还有一些特殊语法结构,分析起来也很
费推敲。
  当前有些语法著作,对于上述具体语言现象,说法很不一致。有的结论完全相反,使读者无所适从。近
年来,我们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摸索了一些方法和标准。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即先找出两种语言现象的不同特点——本质差别,然后以本质差别作标准,将两种语言现象区分开来。
      一 从语法关系上进行分析
      1.从语法功能上分析
  语法功能,一般认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词在句中担负职务的能力,一是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①从词担负职务能力上看
  词的担负职务的能力,即作何种句子成分,一般用来区分实词与虚词、实词与实词的词性。而当前对实
词与虚词的划分标准并不一致,有人根据能否作句子成分来划分实词和虚词,也有人结合意义标准来划分实
词和虚词,更有人是遵照古汉语传统说法将代词、副词划入虚词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某些词词性的区分
。因为有的词能作句子成分,有的词不能作句子成分,有的词能作此种成分,而另一种词只能作另一种成分
,据此可以将某些词区分开。比如“愚”,《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高教自学教材第312页,下
径称《古代汉语》者,即指此书)将它归入表敬副词,这样归对不对呢?我们根据副词只能作状语(有时作
补语),而不作主语、宾语、定语这些语法特点,可断定“愚”不能归入副词。例:
  a.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苏轼《贾谊论》)
  b.愿陛下矜愍愚诚。(李密《陈情表》)a例“愚”作主语,b例作定语。a例是否可看成作状语呢
?不行。因为它前面不能再补出主语。由此可知,“愚”不符合副词特点而符合名词特点(作主语、定语)
,词性应为表谦敬的名词。
  再如“今”的词性应是时间名词呢,还是时间副词?我们根据“今”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可定为
时间名词,当它作状语时,可看成时间名词作状语。
      ②从词的组合能力上看
  词序是汉语很重要的一种语法手段,哪些词与哪些词能组合,哪些词跟哪些词不能组合或怎样组合,意
义是不同的。所以组合关系即成为区分易混现象的方法之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