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5字。
《错误》说课稿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全诗共九行三节。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第二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
教学目标:
1、语文积累:(1)关于郑愁予的文学常识;(2)熟读,最好能背诵全文。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问题探究法。
媒体设计:播放朗诵带《错误》。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种风格不仅盛行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诗的作者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而他却是商学院毕业生;他身为诗歌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豪放时如李白,婉约起来又如李商隐。《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郑愁予也因此被人们唤作“浪子诗人”。
(二)诵读吟咏,整体感知
1、先让学生自由诵读。
(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2、再请学生自荐诵读;师生评点并正音。
3、播放朗诵带《错误》(由于本人嗓音沙哑,朗读水平平平,不适合范读,只得借助朗读带子,比较遗憾)
(三)诗歌鉴赏,问题设计:
1、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讨论交流)
明确:有多种解读。(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