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7字。
《荷塘月色》说课稿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本文的语言美体现在:绘声绘形的叠词运用,使文章富有音乐的节奏感;极富想像的比喻运用,使描写生动形象而魅力无限;新颖别致的通感修辞又为本文的语言之美锦上添花。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营造出淡雅出尘的艺术之境,读完文章,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浮现在我们面前:溶溶月色,田田荷叶,亭亭荷花。诗情画意和谐统一,品之宛如天界琼浆。首尾呼应的圆型结构安排使文章具有了浑然天成的至真至朴之美。我们学习《荷塘月色》主要是赏析它的“三美”,并领悟作者那份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伤。
2、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是本课的重点。通感的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讲。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据注释自行解决。
二、学情分析
1、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初中的学习已经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审美的技巧和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2、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在理解文章的内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本文的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积累精彩词句,背诵课文4----6段。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提升审美趣味。
3、德育目标:学习作者的爱国品质,领悟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安排二课时。
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的“新而不失自然”的特点;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轮圆月,我们的主人公心情郁闷,想散散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