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11380字。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体会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之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夸张手法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小说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学习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
【课程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分析大 L卫•科波菲尔、米考伯等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分析本文带有“自传”性质的写法,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道德理想。
【学法指导】
1.扣住“成长”这一线索,了解大卫•科波菲尔所经历之事、所遭遇之人,并分析这些人、事对大卫•科波菲尔成长的影响。
2.抓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进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3.了解整部小说内容,借此全方位理解小说的语言特色和主旨表达。
【高考导航】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热点。 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2.鉴赏小说的叙述方式、鉴赏人物语言和作品语言的特色,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重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如果说有一门学科与心灵关系最近,那无疑是语文;如果说有一门学科与生活关系最近,那无疑也是语文。心灵和生活共同指向语文的两极,从而使语文不仅拥有诗和远方,还有了扎根大地的力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你学会创作小说,应世致用,借此获得回归大地和生活的能力。
第一流的文字在土地上生长,最终回到土地;从生活中诞生,最终走向生活。
二、课前预习
1.知人论世
狄更斯(1812.2.7—1870.6.9),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狄更斯出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