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5/19 12:25: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320字。

  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4.05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天地之间,除了希冀以诗意的方式栖居外,还充盈着探寻无限空间的冲动。作为有限的生命,人经常试图实现对无限时空的超越。这种宏图大愿很多时候表现在文人高士如梦似幻的文艺佳构中,诗人艺术家通过虚构的方式替代性地满足了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在艺术家的审美构想中,时空的距离可以缩短或拉大,甚至可以将不同的时空加以并置、组接,改变时序以及空间的广延逻辑,或时序颠倒,或小中纳大,或与天地同寿,或往来于异度空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对空间的超越方面,中国古人显示了非凡的思想智慧和理论勇气。
  一方面,古人通过想象拟构的方式,将人与天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在早期神话中,天与地之间是相通的,中间有柱子连接,地上的人可以通过天柱爬上天,与神往来,神也可以沿着天柱下到人间。绝地天通以后,天地之间的联系中断了,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和本领上天下地。与此同时,古人将宇宙天地想象成房舍,天似弯庐,覆盖在大地之上,就像屋顶(宇)笼罩着房基一样。为了寻求进一步的稳靠性,古人还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对天地宇宙的认知想象拟构出来,如建筑、慕葬、礼器、图绘、诗文等,形成了一个个与大宇宙相对应的“小宇宙”。这种想象天地的方式逐渐演变为后世叙事文学的重要主题,在志怪、传奇、戏尚、小说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在《西游记》等明清神魔小说中,有关宇宙天地空间的想象与超越无限时空的企望交缠在一起,构成了小说叙事的重要思想文化语境,同时也是推进小说情节的强动动力。
  另一方面,中国平期思想家以理论思辨的方式对空间进行反思和抽象,将其对空间的理解和认识融入诸如宇宙论、道论、卦象论、阴阳五行学说等思想框架中。其中,老子和庄子的道论空间观显示了突出的思想原创性与理论辐射力,对后世文学艺术特别是诗歌、绘画、园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以车辐、器、户牖、盅等日常器物为喻说明虚空的重要性,并将天地宇宙比作“橐籥”。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道德经•第五章》)在老子的观念中,宇宙犹如一只大风箱,或是一只没有底的大皮囊,天地万物处于这个开放性的大空间之中。这种喻象性思维将浩瀚无垠的宇宙收摄成可闻见可触知的日常器物,将无限转化为有限。老子这种超越空间的方式与应用型空间观有相似之处。同时,老子还捉出:“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不仅广大无限,往前延展,最终还要返回本根之处。老子从有限推至无限,又从无限返回有限。这与西方古希腊的空间无限论存在差异。庄子同样从无限的视域理解空间,他设立大鹂的视角来俯瞰天地,消除万物之间的差异,同时又通过空间大小的相对性,将空间向大小两极不断推进,最后又跳出这种对无限空间进行探寻的执念,以一种游心观物的方式实现对空间的超越。
  老子和庄子的空间观对后世文艺的空间形或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词、山水画、园林等的审关境界营造方面。例如,诗词中的自然、社会空间描绘,山水画中的“三远法”“以大观小”等空间表现手法,园林中的“移天缩地”“借景”“隔景”等空间经营方式,均与老子和庄子的空间观密切相关。
  (摘编自詹冬华《传统文艺空间形式的文化品格》)
  ①橐籥(tuóyuè):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有限的生命,人们自古就有超越无限空间的愿望,虽看起来遥不可及,但诗人艺术家们在文艺佳构中通过虚构方式实现了这个愿望。
  B. 古人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对天地宇宙的认知想象拟构出来,表达对天地宇宙的认识,拉近人与天的距离,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C. 老子以车辐、器、橐籥等为喻把宇宙描绘成开放的大空间,万物处于其中,这种化无限为有限的超越空间的方式与应用型空间观有相似之处。
  D. 与老子对空间的理解完全不同,庄子设立大鹏的视角俯瞰大地,消除了万物的差异,又将空间向大小两极推进,最终实现对空间的超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探寻了诗人及艺术家们“超越时空”艺术建构的思想根源,并列举了时空超越在审美构想中的种种表现,
  B. 第四段分别阐释了老子和庄子的空间观的内容,为证明他们的空间观对后世文艺空间形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依据。
  C. 文章将老子“无限—有限一无限”的空间观与古希腊空间无限论作对比,是为了证明老子空间观的优越性。
  D. 文章主要采取了总分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阐释了古人在空间超越方面的思想智慧和理论辐射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早期神话中,天地之间有柱子相连,人和神可以通过柱子互通,这是古人试图超越空间的愿望的具体表现。
  B. 古人对天地宇宙的认知影响到了文学创作,如志怪、传奇、小说中广泛存在用“小宇宙”方式想象天地的重要主题。
  C. 老子常以日常器物为喻论理,还把天地宇宙想象成大风箱或大皮囊,可见老子善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D. 老子和庄子的空间观对诗词、山水画、园林等艺术空间形式产生深远影响,决定着其艺术审美境界的高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实现了这个愿望”错,原文第一段中是“替代性地满足了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C.“以车辐、器、橐籥等为喻把宇宙描绘成开放的大空间,万物处于其中”错,根据原文“老子以车辐、器、户牖、盅等日常器物为喻说明虚空的重要性,并将天地宇宙比作‘橐籥’”,可见,只有“橐籥”在比喻天地宇宙,以车辐、器、户牖等日常器物为喻是为了说明“虚空的重要性”。
  D.“与老子对空间的理解完全不同”错,从原文“庄子同样从无限的视域理解空间”中的“同样”一词可以看出,两者有相似之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2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公布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胡风益教授团队培育出多年生稻研究成果成功入选。这是当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全世界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多年生稻利用多年生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一年生亚洲栽培稻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培育而成,可实现“一次栽种,多次收割”。业内专家称其是“水稻生产的又一革命”。
  近百年来,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在水稻育种上取得了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