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13
- 资源简介:
约2730字。
3-1《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及新闻特点,掌握新闻有关知识。
2.梳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理解二者融为一体的写法。
3.品味新闻庄重、含蓄的语言中隐含的丰富情感。
4.体会香港回归、百年屈辱结束的自豪感,增强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赏读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隐含的丰富情感。
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1.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以及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2.体悟新闻记者客观冷静叙述表象背后的民族自豪感与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播放视频引入其境 1.播放中英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相关片段以及香港百年沧桑历史的视频。
2.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营造新闻现场氛围。让学生在预习时阅读预习案中“拓展阅读”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文章的基础上,再通过观看视频,感受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庄严神圣的历史时刻以及香港百年沧桑历史,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深切感受革命先辈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不懈追求。 1.中英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相关片段以及香港百年沧桑历史的视频。2.预习案中附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文章。
(二)明确目标 投放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了解任务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根据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设计四个目标
(三)初读文本理清脉络 1.投放问题:速读课文,按照新闻的基本结构理清文章脉络,并用简洁概括各部分内容。2.指定学生回答主体和结语的内容。 1.学生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2.学生共同回答新闻的基本结构。
3.齐读第一段,并概括导语内容。 掌握新闻结构,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1.“课堂案”中“二”部分划分层次结构
2.教师多媒体展示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投放问题:本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它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新闻作品中脱颖而出?请从标题、选材、语言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小组研讨交流,并选好代表准备展示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将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