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6080字。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事件通讯相关文体知识。
2.概括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3.学习本文写作技巧,赏析文中饱含深情的句子。
4.掌握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写作技巧,赏析文中饱含深情的句子。
2.掌握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写作技巧,赏析文中饱含深情的句子。
2.掌握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异同。
学习提示:
2020年5月,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很多人都在思考:中国为什么能经受住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带给我们哪些永恒的财富?这篇通讯以事实为基础,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初步回答。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思路清晰,内容全面,高屋建瓴,气魄宏大。既表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又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又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博大胸怀;既有对新时代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又有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作者并没有按照常见的时间顺序展开全文,而是将回顾与总结、记事与思考融为一体,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方方面面的事实为基础,带领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场抗疫斗争,领略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阅读时要注意梳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多角度、分层次的综合报道的。
这篇通讯主要运用综合叙述的方式,沿着内在思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这就使得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在叙述中,运用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表达观点和情感,名言、诗句和格言式的句子穿插其间,使文章不仅充实、厚重,还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样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2020年4月4日5时54分,天安门广场,国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节奏升至顶端,国歌结束后又缓缓降下,降至距离旗杆顶端1/3的位置,深切哀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用最庄严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敬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那场全民参与的中国抗疫斗争,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积极抗疫,勇敢对抗病魔,终在短短的4个多月的时间内,将疫情控制住,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通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去重温那一段恢弘壮丽的历史。
二、创作背景
2020年新年伊始,我国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这前所未知、来势汹汹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