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510字。
孤独与抗争
—《老人与海》《百年孤独》阅读交流指导
教学目标:
1.描述《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的人物的孤独;
2.品鉴《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语言,体会人物反抗孤独的表现;
3.解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主题,寻找摆脱孤独的途径。教学重点:
品鉴《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语言,体会人物反抗孤独的表现;
教学难点:
解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中主题,寻找摆脱孤独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请看屏幕中的这两位作家,一位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一位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他们有共同的荣誉称号,那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师生互动,共同回答)。他们分别是在1954年和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两位大师的作品也都自成一格,影响深远。一起来读《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莫言曾经说,看到这一开场白,如同电击一般,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呢?三个时间点三个悬念。再来看莫言《红高粱》的首段:“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可以说,《百年孤独》影响了一代作家。我们看这两篇作品中人物共同的气质是:孤独,这堂课我们就把“孤独与抗争”作为标题,探讨人物的成长、作品的主旨。
二、【教学内容】
1.描述孤独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现在有一句话说“孤独,是一个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意思是让我们享受孤独,充实自我,拒绝无聊的虚度光阴。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那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的一隅。”那么,读完《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你认为谁的孤独指数最高?结合小说情节简述原因。
学生回答:布恩迪亚、乌尔苏拉、丽贝卡、奥雷里亚诺、圣地亚哥各自孤独的表现。
总结:圣地亚哥身上的“孤独”的含义是:孤傲;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孤独”,表现为:孤僻。那么造成他们“孤独”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继续在语言的品鉴中探讨。
2.反抗孤独
(1)学生活动:两位大师的语言极富个性,请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片段进行诵读或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