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0270字,答案扫描。
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适应性考试(二)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反转新闻呢?反转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它主要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不是报道事件本身,其特点是事件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新闻生产提供了新的环境和土壤。在这种新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涌现出来,这一方面丰富了新闻的信息源,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新闻的良莠不齐。再加上少数媒体人作风浮躁、专业意识淡薄,不但没能很好地发挥职业媒体应有的作用,反而为“反转新闻”提供了种种便利。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反转新闻”的形成。
“反转新闻”的出现反映出当下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及其带来的问题正是后真 相时代来临的体现。
传播主体多元化稀释媒体专业性。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主体变得多元化,不可否认的 是,这种传播主体多元化拓展了新闻的信息源,使得网络世界更加多元化,也丰富了受众的社会 认知。但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加上媒介素养的缺失,“百家争鸣”也很有可能转变成“众声 喧哗”,使得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如“小凤雅事件”中,多位网络“大 V”发文指责当事人父母诈捐,错误地引导了舆论。由于涉及到近年来“公益诈捐”的敏感话题,网民的情绪被成功煽动起来,在尚未了解真相之时就纷纷加入对小凤雅家人的指责中,直至一天后“水滴筹”公 益组织发布声明,真相才得以浮出水面。由此可见,自媒体这类新的传播主体在被赋权之后,其 传播力、影响力不亚于甚至超过传统媒体。与此同时,传播主体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 垄断,部分传统媒体为了走出发展困境,采取一些迎合受众心理而违背新闻专业素养的失范行为,这也为新闻的反转现象提供了生存空间。受众心理是“反转新闻”产生的社会基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 一方面,由于缺乏现实世界的身份认同,个体很容易产生一种“孤单感”,这会加速网民的从众行为,形成“抱团站队”心理,网友态度的对立很容易演化成论战甚至骂战,大家的 关注点渐渐地都会聚焦在“情绪化”的表达之中,而忽略了事件本身;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 现实体验,“情绪”多于“事实”的传播特点容易让受众对网络上的社会新闻产生一种“自我代入” 感,把自身的情绪、愿望代入到事件中去,对特定的某个群体或某类事件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
“反转新闻”无论是对社会舆情、受众,还是对当下的新闻传播,都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规治这些社会痛点,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治理体系,包括媒体职业素养的提升、提升官方舆论场的贴近性感染力、弥合网上网下两个舆论场的距离以及提升公众媒介素养等。通过各方携手,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理性、清朗的新闻传播空间。
(摘编自《后真相时代“反转新闻”的传播机制及社会规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反转新闻中,吸引人眼球的是新闻“剧情”的逆转和公众态度的反转,而不是事件本身。
B. 传播主体多元化背景下,由于传播主体媒介素养缺失,这导致互联网信息往往真假难辨。
C. 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被打破,为了迎合受众情绪,他们采取了一些违背专业的失范行为。
D. 网络论战的发生与受众“抱团站队”的心理密切相关,这种从众行为助推了反转新闻的产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概念解释、成因分析、问题探讨、措施探寻几个方面展开论证,层层递进,结构清晰, 逻辑严谨。
B. 文章以“小凤雅事件”为例,充分说明了媒体专业性被稀释后,新传播主体的网络发声可能 极具误导性。
C. 文章在展开论述“反转新闻”的传播机制时,注重将传统媒体作为参照,在对比中凸显其变 化与问题。
D. 文章多次出现“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表述,体现出对后真相时代传播现象全面、辩证的论 证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新的媒体环境和传播技术,既赋予了大众生产、传播信息的权力,但也可能让大众产生对信 息社会的认知偏见。
B.后真相时代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导致真相被淡化,所以应减少新媒体传播,恢复传统纸媒作 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
C.反转新闻中的受众,大多数都有先“代入”后反转、重共鸣轻真相的情绪化特征,容易削弱客 观事实的支撑力。
D. 反转新闻一定程度上会激化社会群体矛盾,面对这样的传播场域,即使“人人皆可发声”,我 们也不能人云亦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今天,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有无数只昆虫正在这个星球上迤逦、 爬行,或是展翅飞舞。它们的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而且它们无处不在:石蝇居住在喜马拉雅 山脉海拔约6000 米高的寒冷之地;而水蝇则生活在黄石公园滚热的泉水中,那里的温度高于 50℃;世界上最深的山洞那永恒的黑暗里生活着盲眼的穴居蚊;也有昆虫生活在洗礼池、计算机 和原油坑里,或者在马胃里的酸液和胆汁之中。昆虫不仅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体数量,而且拥有大约100万个不同的种类。我们来做一个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