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评改问题的反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8/28 7:47:2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40字。
关于作文评改问题的反思
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师中时时可闻、处处可见下述言论和现象:
言论1:唉,语文老师最怕的大概就是改作文了,如果篇篇改,真能把人累死。
言论2:批改作文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细批之,时间漫长的让人一天下来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不细批吧,对学生的成果又是一种不尊重。总而言之,两难!
言论3:批作文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尽管在阅读中有无穷的乐趣,但是那沉重笔总是难以拿起,每学期开学总是设想,一定开一个好头,把一学期的作文批好,可是,总是有一种为了检查而批的感觉,所以经常应付了事。
现象1:办公桌上有堆积如山的作文本,长期不批,文本上落了一层灰,不批又发不下去,只好大笔一挥,写上诸如“阅”“很好”“较好”或“X年X月X日”之类的所谓批语了事。
现象2:台板下压着这样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下面一些文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格式正确、语言生动……噢!原来是个“作文批语集锦”。有了这个,老师在下批语时只要相机进行“分解组合”,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对一名学生习作的评价,真是“妙法”! 
现象3:老师责任心太强了,用要求作家写文章的标准来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批改作文时,毛病不分大小,优缺点不分主次,将学生的作文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鲜血淋漓”,结果是教师累了,学生腻了,师生全都心灰意冷了。
在我教学中,类似的言论和现象也时有发生。这表明,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困扰我们的往往是作文评改的问题。
现在许多学校还基本沿用一贯的方式方法,把传统的作文教学简化为“三步式”,即“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这样一次作文教学就完成了。在这一过程中,首尾是老师中间是学生,从比重上言,淡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老师命题”而言,只是老师“一言堂”没有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放在重要位置,自然也就没有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老师批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了解,目前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敷衍了事型、越俎代庖型和矫枉过正型,没有给学生以批改的权力,而且把“老师批改”放在一次教学活动的最后,没有突出批语应有的指导作用,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割裂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与改、导与学的互动性。我们都知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除了考场作文,平时写作,增、删、改、换,几易其稿是常事。批语犹如一篇文章中的过渡段,它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总结,更是对下次作文的指导,可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批语的这一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我们的作文教学,写完初稿就完了,其实这仅仅是完成写作的第一步。而教师的批改,也不可能字斟句酌、面面倶到。批改后的作文发下去,学生也只是看看评语或评分,很少再做针对性的修改,没有修改,谈改进、提高,只能是空话。完全忽视了心理学上的成败归因理论。
所以,我们要弥补“三步式”作文教学的不足,深化作文教学的改革,引入让学生互批作文的机制,让学生认识到互评、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教给他们互批作文、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写评语的能力,真正达到“会写会改还能评”的程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的“课程目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