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2860字。
无衣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无衣》的主要内容。
2. 体会本诗的语言美、结构美,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3. 体会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和伟大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思路
一、情境设置
学习任务一:探源寻迹
学习任务二:绘境明意
学习任务三:吟韵传情
一、情境设置
各位同学,大家好。近日,我校汉韵文学社赴西安研学,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被秦始皇兵马俑雄浑磅礴的气势所震撼。
汉韵文学社策划编辑一本有声诗集,名为《秦声悠扬》。 现向全校同学征集关于“秦”的古诗,入选诗歌要求能够呈现秦地风貌,或能展现秦人风骨。
二、品读诗歌
学习任务一:探源寻迹
小明向文学社推荐了《无衣》这首诗,你觉得《无衣》能否入选?请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说明理由。
你在选择性必修上册的教材中发现了这首诗。
《无衣》出自《诗经•秦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 305 篇诗歌。《诗经》有六义,风雅颂,指的是《诗经》的三类诗歌形式,赋比兴,则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其中,风即国风,是各地民歌,有十五国风,共 160 篇。秦风,是十五国风之一,为秦地民歌,共十篇,《无衣》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风强悍。《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据此可知,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导致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夷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在此背景下产生了。由此可见,这首诗符合入选要求。
学习任务二:绘境明意
文学社通知小明提供诗歌配图。小明想根据诗歌内容,利用 AI 绘图软件绘制插图。
下面是他在绘图时输入的画面描述性文字,你觉得是否需要修改?请说明原因。你发现,“身着统一战服”这一描述不妥,应将“统一”一词去掉。
《周礼•小司徒》中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军事制度,当时出征的军队,都是战前临时组建的,由各公卿、大夫、诸侯王遵照天子要求在自己领地内,按一定的行政单位征集,应征的士卒不仅需要自备衣服,还需准备粮食和兵器。
此外,湖北省博物馆微博有这样一条动态。这是 2200 多年前,秦国士卒黑夫与惊两兄弟寄回家中的两封书信。两兄弟在信中都提到让母亲给他们寄钱、衣服或布,这也说明当时的士卒没有统一战服,需要自己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