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3190字。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体会革命者的人道主义精神。
2. 了解革命者通过统战工作体现出的智慧和情怀。
3. 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增强真实性和感染力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聂荣臻将军的人道主义精神。
- 分析文章的叙述方式和艺术特色。
2. 难点
- 理解插叙部分的作用。
- 探究标题的意蕴和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百团大战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同学们,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这场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战中的插曲》,看看在这场战争中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2.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5分钟)
- 介绍作者聂荣臻:“聂荣臻,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他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 讲述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扑向井陉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在这次战斗中,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这件事的回忆。”
3.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思考并概括本文一共回忆了几件事。
- 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概括结果。
-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知道本文一共回忆了四件事,分别是八路军救出日本孤女、聂荣臻关心日本孤女、聂荣臻送归日本孤女、日本孤女感谢聂荣臻。”
4. 细读文本,深入探究(20分钟)
- 细读聂帅给日军的信,思考可分为几个部分,核心思想是什么。
-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阐述对信件内容的分析。
-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信件内容,明确信件分为五个部分:
- 第一部分:战争的责任在日本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