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130字。
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
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目内。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
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课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
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炼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刘勰强调“文”有韵,而萧绎所说的“文”已等同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他强调
“文”之抒情和语言的形式美。
B. 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课、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
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 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觉
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
D.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
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表现出创
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
B. 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而
汉赋难见个人情性。
C. 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
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D.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
此超越权势与生命的局限。
3.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3分)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 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C. 钟嵘《诗品》评价曹植的诗“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D. 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
4. 请根据材料一内容完成以下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8字。(3分)
文学
自觉 ①_________
(自觉的开始) 南朝时期地位
文笔之分强调
文学文体辨析 始于《汉书艺文志》 ③______
举例论证 增强说服力增添文采
《典论论文》分四科更自觉
《文赋》分十类文体
《文心雕龙》《文选》更系统
审美特性追求(②_______) 语言形式美的追求
艺术特征的追求
5.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
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生命中的镜子
田 鑫
我对镜子,总是心怀敬畏的。
但我却曾故意打碎过一面镜子。
过程是这样的,我正因为一件事情哭得很伤心时,一抬头就看见那面镜子里的另一个我也哭得很伤心,于是,我的伤心就被镜子复制,导致我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从伤心里走出来。
我攥起拳头,冲着镜子上站立的鹤头打过去,咔嚓,原本直立的鹤,随着镜子碎成了很多片。顾不上手的刺疼,我被眼前这些碎片吓坏了,打它之前我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