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400字。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阶段检测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狭隘 溢美 臆断 暧昧 令嫒
B.摘要 谪居 蛰伏 斋戒 债券
C.谚语 艳羡 赝品 应验 气焰
D.瞩目 贮藏 嘱托 签署 曙光
【参考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栖息 端祥 粗糙 因地制宜 含辛如苦
B.斑斓 镌刻 蛊惑 不相上下 疏疏朗朗
C.枕籍 浸渍 贮藏 生吞活剥 苍海桑田
D.铁砧 掐丝 萌孽 相形见拙 功亏一篑
【参考答案】B(A“端祥”应为“端详”“含辛如苦”应为“含辛茹苦”C“枕籍”应为“枕藉”“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D“萌孽”应为“萌蘖”“相形见拙”应为“相形见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文章在对小麻雀的叙述、描写中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读来真是楚楚动人。
B.李强虽然比许炎大两岁,但跟许炎长谈一次后,自愧弗如,两人便结成忘年之交[L1] 。
C.我市理科状元吴光浩和文科状元贺春梅已分别接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L2] ,同赴北大。
D.中东、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盘根错节,希望用“简单化”的手段解决问题是有害的。
【参考答案】D (A项“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美好,令人动心;B项“忘年之交”指不同辈分之间的交情;C项“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
4.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项是( )
A.得知情况,他立即掉转车头赶往案发现场,并下达命令:—定要不惜任何代价、任何手段[L3] ,确保人质安全。
B.今天漓江之所以拥有世界一流的绝景与生态环境,与一代伟人邓小平30年前的谆谆教导和亲切关怀紧密相关[L4] 。
C.“要我说,”张师傅说,“当质量检查员就得有‘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才能保证咱们厂的产品件件是优质品。”
D.对于五车间的建议[L5] ,我认为还是应当再认真研究一次,这样做对厂部对五车间都有好处。
【参考答案】C (A.动宾搭配不当。“不惜”不能与“任何手段”搭配;“任何手段”应为“采取任何有效手段”。B.“之所以……”表示的是“……的原因”,与“……紧密相关”不能表明前后统一关系,应去掉“之所以”。D.“对于……建议”一语意思不明:意思之一,研究五车间的建议;意思之二,研究别人针对五车间提出的建议。)
5.填入下文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项是( )
在叙事性作品中,_______ 因为自己[L6] 的胸中积郁着浓郁、深沉的感情,这种感情也就自然流向笔端。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L7] ,更觉真诚。
A.作者往往不将自己的情感直接显示于读者,而是将事情朴素地告诉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B.作者往往将萦绕心头的喜怒哀乐之情,在特定的环境中酣畅淋漓地倾诉而出。
C.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从作者心中冲出,一泻千里。
D.或喜悦,或忧伤,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之情都渗透在作者所描写的大自然风光之中。
【参考答案】A(所给文字最后一句话“这种渗透感情的叙述,往往比直抒胸臆更为感人,更觉真诚”告诉我们,这段文字的主旨讲的是融情入叙,属间接抒情。B、C都是直接抒情,D项虽然讲的也是间接抒情,但它是融情入景,故选A。)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实甫,名德信,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B.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写过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其中悲剧是其主要成就,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威尼斯商人》[L8] 。
D.三部曲,现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作品。巴金曾写过“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参考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题2分,共6分)
回顾人类建筑发展的历史,从远古时代到工业革命之前,其外部、内部的装饰及造型,反映了人类的艺术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历程,但就其内部的居住环境而言,它仅仅是遮风避雨的“掩蔽所”;工业革命之后,新材料用于建筑物的建造,照明、电梯及空调这些标志工业文明的设施进入建筑物,富裕的人们有条件追求居住的舒适性,进入所谓的“舒适建筑”阶段;进而出现了全封闭的、完全靠空调和人工照明的“现代化建筑”,随之,完全的人工环境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空调病”,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甚至在大楼里建起模拟自然环境的森林浴空调,出现了“健康建筑”。这些建筑都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L9] 。
[L1]密切关注语境
[L2]特定的使用对象
[L3]注意联合式短语,包括“和”
[L4]与前面“之所以”句式杂糅
[L5]注意“对于”产生的歧义现象
[L6]此处排除C、D
[L7]此处排除B项
[L8]《麦克白》
[L9]第8题选项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