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9530字。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古代小说因地位卑下,作者常攀附经史等强势文体以自高,并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示博学,提高小说的品位,因此,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值得挖掘和利用。钱锺书先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他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可惜一直未受到学界重视。谈文论艺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无不应有尽有,或由作者直接介入发表,或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艺理论和艺术两个方面。
文艺理论价值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其一,发表创作观点。如小说的虚实问题,吴娥川主人《生花梦》第一回中说:(小说)“然不必尽实,亦不必尽虚。虚而胜实,则流于荒唐;实而胜虚,则失于粘滞。”认为小说创作应该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海游记》第一回卷首诗云:“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明确说“不真”就是小说的本质,只要描写“入情入理”,就自然新颖有趣。
其二,品评作家作品。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盛行,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红楼梦》第一回借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斥责“历来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内容“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千部共出一套”;又指出“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宣称《石头记》乃“实录其事”。徐述夔《快士传》第一回中则分别指出当时佳人才子、神仙鬼怪等小说有“套语”“虚谈”“太腐”“太俗”“太杂”等缺陷。这些评论都目光犀利,首次揭示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有开创之功,为后世学人所取资。
其三,传述创作技巧。如《儒林外史》中多次论及八股技法,马二先生称“(八股)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从时代背景而言,八股是士子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必须全力以赴,无暇顾及其他。《玉娇梨》中杨御史说:“诗词一道,固是文雅,文人所不可少,然最于举业有妨,必功成名就,乃可游心寄兴。”所以,站在当时的角度,马二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顾炎武亦称明代士子除八股外,“他书一切不观”,北人能诗者“千室之邑几无一二人”。
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谈文论艺描写的艺术功能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将理论价值与文学功能完美结合的,《红楼梦》堪称典范。如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学诗,黛玉称自己喜欢山水诗人,主张写诗不必有太多的束缚,立意最为要紧,若“意趣真”,平仄可以不拘,词句不必修饰。她的文学主张与宝玉相似,宝玉创作《芙蓉女儿诔》,“随意所之,信笔而去,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于方寸之间哉”。这些诗论继承明人“意趣”至上的主张,又表现了宝、黛的率真个性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儒林外史》蘧太守和鲁编修的文学观念截然相反。蘧太守教蘧公孙作诗要“吟咏性情”。而鲁编修则从小教女儿做八股,鲁小姐每日涵玩,诗词歌赋“正眼儿也不看它”。这样,就为后来蘧公孙和鲁小姐的婚姻不幸埋下了伏根。明末清初的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虽是老生常谈,但置于当时的语境中,具有挑战八股和理学的进步意义。
总之,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总体成就虽不能与专论比拟,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创作经验,比一般的学者之论更切合实际,既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也可借此考察文论的传播和接受状况;而且,一般作为小说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发挥着刻画人物性格等艺术功能。因而值得学界关注。
(摘编自万晴川《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
材料二:
老残对着雪月交辉的景致,想起谢灵运的诗,“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两句。若非经历北方苦寒景象,那里知道“北风劲且哀”的个“哀”字下的好呢?这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锺书先生很早就发现古代小说中蕴藏着丰沛的文论资源,主张“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B.《生花梦》《海游记》都认为小说创作应合理把握“虚”与“实”之间的“度”,认为“不真”才是小说的本质。
C.明清不少学者及一些文学作品认为,八股取士导致读书人大都阅读面狭窄,读书的功利性太强,缺乏文雅性情。
D.古代小说中谈文论艺的内容很广泛,诗文曲赋、小说戏曲、书画篆刻等应有尽有,可丰富古代文艺批评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小说作者因自己地位卑下,常常在小说中谈文论艺,以表明自己的博学,并借以提高小说的品位。
B.《红楼梦》首次揭示了才子佳人小说程式化形成的深层原因,给徐述夔《快士传》以启发,赢得学界赞誉。
C.《儒林外史》中蘧太守说作诗要“吟咏性情”,可见明末清初很多小说都提出诗贵性情,具有进步意义。
D.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虽然是古代文艺理论生产的一种方式,但其总体成就还是不能与专论相比。
(3)材料一认为古代小说中的谈文论艺描写具有卓越的艺术功能,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野叟曝言》写文素臣讲七律章法:“一诗有一诗之意,无意则浅,有意则深;意显则浅,意藏则深。”
B.《孽海花》中,认为王子度的《人境庐》一诗“纵然气象万千,然辞语太没范围,不免鱼龙曼衍”。
C.《玉娇梨》中写道,山东省“读书的虽不少,但只晓得在举业上做工夫;至于古文词赋,其实没人”。
D.《青楼梦》写挹香推重《石头记》的“情思缠绵”和《西厢记》的“文法词章”,十分贴合其个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万晴川认为有些古代小说“借小说中的人物代言,其中不乏精辟之见”。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牛
余华
苦根①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①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