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学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上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3 22:21: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60字。

  第5课《论语》十二章
  任务一 理解文章内容
  1.老子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家后起,力反儒家之言礼。老子对于“礼”的理解与孔子的思想有何不同?请结合“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谈谈你的理解。
  答:_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产生祸乱的主要根源,认为“礼”是外在,是虚华,道家讲究实用,追求朴素。孔子所讲的礼,是以道德仁义为背景的礼,孔子言礼,重在礼之本,礼之本即仁。孔子言礼必兼言乐,礼主敬,乐主和。礼不兼乐,偏近于拘束。乐不兼礼,偏近于流放。二者兼融,乃可表达人心到一恰好处。礼乐必依凭于器与动作,此皆表达在外者。人心之仁,则蕴蓄在内。若无内心之仁,礼乐都将失其意义。故仁与礼,一内一外,若相反而相成。__
  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那么文学的文、质和做人有必然关系吗?
  答:_无论是文还是质,谈的都是文学语言的审美风格;文质彬彬,谈的是人的气质修养。按照哲学的话语,文,更理性,质,更感性。在这里,大约是孔子对理想人格——既有感性,又有理性——养成的思索,即一个具备德行、才干、学识的人,如何培养。他看重的是“文”(文学、文化等兼有)的教化功能。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代中国,都看重文学的教化功能,按照康德的说法,“教育让人成为人”。所以,即便是战乱年代,吴宓、朱光潜,还是要开“文学与人生”这样的课程,就是看重文学对人的潜移默化。当然,学了文学就一定是文质彬彬的君子吗?这倒未必,口蜜腹剑者并不少见。文质彬彬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不能只有理性如机器,也不能只有感性如动物,是儒家情理合一的教育观、人生观的体现。__
  任务二 把握观点态度
  1.理解“道”的内涵
  下列句子中“道”的含义是否相同?哪个“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就有道而正焉。
  答:_第一个“道”是道理、真理。第二个“道”是路。第三个“道”是道德,侧重指品德、学问。
  第一个“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因为这句话是孔子爱真理甚于爱生命的誓言。生命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但是,有了生命的我们应懂得人生的真理,知道怎样活着才是有价值的。__
  2.理解“好学”的内涵
  (1)请结合《〈论语〉十二章》,说说“好学”的标准或条件。
  答:_①坚定学习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免陷于物欲进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②学习(工作)中应是多做少说。③遇到机会,时常向道德高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__
  (2)孔子认为“好学”之“学”学什么?请结合第十二章谈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