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070字。
2024~2025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4.9.4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联对、匾额,在中国园林中,正如人之有须眉,为不能少的一件重要点缀品。苏州又为人文荟萃之区,当时园林建造复有文人画家的参与,用人工构成诗情画意,将平时所见真山水、古人名迹、诗文歌赋所表达的美妙意境,撷其精华而总合之,加以突出。因此山林岩壑、一亭一榭,莫不用文学上极典雅美丽而适当的辞句来形容它,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
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与留听阁,同样是一个赏荷的地方,前者出自于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后者出自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留得残荷听雨声”句。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又都是根据该处所种的树木来命名的。有些游者至此,能回忆起许多文学艺术的好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色了。我希望今后在许多旧园林中,联对、匾额里如果无封建意识的文字,仅是描写风景的,就应该将它们好好保存下来。苏州诸园皆有好的题辞,而怡园诸联集宋词佳句,与各处景观配合尤为相得益彰,可惜实物皆不存了。联对、匾额所用材料,因园林风大,故十之八九用银杏木阴刻,填以石绿;或用木阴刻后髹漆敷色,不过色彩都是冷色,亦有用砖刻的,雅洁可爱。字体以篆、隶、行书为多,罕用正楷,取其古朴与自然。中国书画同源,联对、匾额本身是个艺术品,也必定让园林生色。
(摘编自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
材料二:
以自然风景著称的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摹写了自然山水之美。明代造园经典著作《园冶》就曾开宗明义地提出,园林要“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然而,作为一种艺术,园林的写真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而是经过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表达了造园家的主观情思和理想真实。园中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皆要使“望者息心,览者动色”,这使得欣赏者“息心”“动色”的不仅是花草树木的外在形式,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风景所表现出来的造园家的审美情趣,以及由此情此景交融而形成的独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对和匾额是中国园林不可或缺的点缀品,如果其文字不含有封建意识,仅描写风景,应当妥善保存。
B. 古典园林中的自然风景是造园家创造出来的,是对自然山水之美的真实摹写,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C. 主要风景区的意境设计是园林创作构思的首要之事,山水、亭榭和花树等具体风景的布置须反复考虑。
D. 构园物质的线条、体形等自然符号很难完全地表情达意,题名和匾额等人工符号则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人画家有丰富的山水、名迹、诗词歌赋的审美经验,他们参与园林建造,可使园林更具诗情画意。
B. 联对、匾额用料敷色要考虑如园林风大等气候因素,这些也会对园林的艺术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C. 好的园林景名能让人们在脑海中浮现出具体形象的风景图画,但前提一定是其亲自游览过该景点。
D. 园林创作中以诗概括意境,据此推敲具体风景的布置,这与诗歌创作中选择意象表现意境有相通之处。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风景园林命名题对“强制性”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为大观园入口处的山石进行题写时,认为“此处并非主山正景”,是探幽揽胜的过渡之景,不如题名“曲径通幽处”大方气派。
B. 《红楼梦》第十八回贾元春游大观园,一路行来,见“奢华过费”,弃舟登岸后,又见其石牌坊上明显题有“天仙宝境”四字,忙命人换作“省亲别墅”。
C. 拙政园的远香堂,为四面厅,面水而筑,遍植荷花,园主王献臣以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命名,大力宣扬荷花,以此表现他的孤高不群。
D. 扬州个园假山上 “住秋阁”前题有郑板桥所题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巧妙道出四季景色变幻和光阴流转,可见园主的妙思和情趣。
4. 材料二画横线两处引文在论证上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 某公园推出园名征集活动,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条拟出评选好园名的标准。
【解析】
【整体分析】两则材料共同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联对、匾额等文字艺术的重要性。材料一侧重于联对、匾额在园林中的点缀作用及其保存价值,强调其文学和艺术的结合。材料二则从园林艺术的角度,详细阐述了题名和匾额在表达园林意境、引导观赏者审美体验方面的作用,强调了其“标题风景”的独特性和强制性。两者共同揭示了中国园林艺术中自然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体现了园林设计的综合性和文化内涵。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主要风景区的意境设计是园林创作构思的首要之事”错误。原文“园林的创作构思,较重视意境的设计。造园家在构思时,往往先将园中主要风景区的意境”可知,“首要之事”夸大其词,“首要之事”指摆在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事情,此外也忽略了原文中“往往”一词。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中觅清凉
沈念
①一到炎夏,南方的溽热是不好经受的,尤其是生活在湖南长沙这座有名的“火炉”城市。今夏入伏,朋友夜间邀约去爬岳麓山消暑,从湖南大学西侧的登高路往山上走,热度就降了下来。山路上夜行者不少。朋友确凿地说,这是韩愈当年走过的上山消暑之路。我心里咯噔一下,抬头四望,月色稀疏,爱晚亭四周树密荫浓,小池中蛙鸣虫唱,身心之间也有了几缕凉风荡漾。
②古代文人一般是怎么消夏的?脑中突然冒出这一问题,抛给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