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2月收心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4 21:06: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910字。

  2024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2月收心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单位:新高考试题研究中心
  考试时间:2024年2月18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是最早自由飞翔的人。他为了逃离克里特岛,用蜡和羽毛制作出翅膀。在吉勒•利波维茨基看来,数字技术让人们超越此时此地的局限。尽情滑翔于信息之海,每人都成了伊卡洛斯。他将我们的时代描述为“轻文明”,自由轻快的流动,已是互联网的日常风景。
  上网打开《三国演义》视频,刘备慷慨陈词,关羽表白明主,豪情几欲破屏而出。当此关头,张飞召出句“俺也一样”,弹幕随之炸出无数“俺也一样”,观众瞬间跳出庄严的氛围捧腹大笑。但对文化取向更传统的网友来说,弹幕庸俗无趣,毫无理性。对弹幕的两种反应。昭示出两种文化状态:厌恶者代表印刷文明的读写习惯,讲究逻辑、秩序;喜爱者代表互联网文化娱乐化的接受方式,注重趣味、参与感。《红楼梦》中林妹妹问宝玉从哪来,弹幕却说“从东土大唐来”————正确、完整、规范都无足轻重,不同的信息被一锅乱炖,如重回蒙昧时代,成为人们暂时摆脱文明重负的选择。
  弹幕游戏在轻松趣味的形式之下,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思考?
  首先,弹幕文字游戏创造、理解的成本都极低。伊卡洛斯的高飞容易坠落;由于速度快、受众广,弹幕必须令人“秒懂”,否则也将坠于语言之海。秒懂便要臣服于庸常。弹幕将四大名著融化降解,转变成轻型的语言游戏,暴露着人们的下意识、小聪明、幽默感。
  在热衷者看来。弹幕具备野蛮生长的创发力。但弹幕已创造出许多“套话”,如“awsl”(啊我死了)————一句直白的赞美,它放弃了对不同情感的描绘,关公之神、诸葛之智,都能用“awsl”回应。套话提高了交谈效率,召唤出集体固定的反应,也让语言“失焦”,与解放创造力的初衷恰好相反。
  更重要的是,弹幕的趣味性、解放感与反讽意味,日渐固化为一种模式。进入弹幕空间之前,观者已做好了发笑准备。用户被设定为一群单纯追逐快乐的人,平台迎合用户需求生产弹幕内容,形成用户被困于其中而不自知的“快乐”闭环。
  弹幕游戏体现了本时代的哲学。用趣味、快感“影响”人,隐蔽而顺畅。其中廉价的交流感、创造力的释放及至僵化、人的舒展与束缚无不并存。弹幕的终极秘密是:游戏之人,尚不自由。就像伊卡洛斯,享受极致的飞升,最终被烈日熔化翅膀,重又坠入地球的怀抱。
  (摘编自李静《弹幕版四大名著:“趣味”的治理术》)
  材料二:
  “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遍天下”。信息时代谣言带来的挑战与日俱增,对此,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坐视不管。
  谣言是指没有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未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近年来,从抢盐风波到地震谣言,谣言所及,不断侵犯他人权利、破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进步,塑造出一种轻快、自由、流动的文化风格,时下流行的“弹幕”正是这种文化风格的体现。
  B. 伴随着弹幕来观看四大名著影视剧,经典作品原本的信息可能被弹幕打乱,不利于观众体会原作中一些庄严的氛围。
  C. 弹幕爱好者们纷纷用文字“awsl”表达对不同事物的赞美,这种集体一致的反应虽然重视秩序,但创造力却显不足。
  D. 公民了解到现实中谣言相关事件带来的消极影响之后,如果保有基本的理性,就应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对待谣言。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弹幕作为一种趣味的文化形式,具有解压的功能,但其现实发展的结果,部分背离了热衷者对弹幕的初衷或预设。
  B. 弹幕看似是用户群体对网络视频自发、自由的点评、互动行为,实际上其背后还有网络平台的隐性介入、引导。
  C. 美国“戏院起火”的名言意在说明,虽然人们可能会无意讲错话,但只要危及公众的利益或安全,仍要受到法律制裁。
  D. 文章关于治理网络谣言的论证可以启示我们,公民的自由不是个别人特殊的自由,而是集体、平等条件下的自由。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群小学生试图制造一则关于“市中心商区发生重大连环车祸”的假新闻,但是因为自己考虑不周,被群众识破。
  B. 某公司文职人员出于善意,欺骗同事小吴说“今晚办公楼将全部停电”,以提醒她不要加班,早点下班回家休息。
  C. 舆情监管人员陈某发现C市有地产商称市内即将开设新的地铁线路,陈某电话联系市政部门查证,认定此消息属实。
  D. 市民李明在网上发微博称“我竟然因造谣被警方逮捕”,微博被转发1万多次,李明最终被公安机关批准逮捕。
  4.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下面这幅弹幕词汇分散图的解读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注】图中纵坐标表示不同的关键词,横坐标表示累加的关键词字数,即关键词字数增长的方向与视频中时间轴正方向一致,竖线的密度表示该词在视频弹幕文本中被提及的频次和时间点。
  A. 图表中,“现在”一词贯穿始终,表明网友在观看过程中联系到了现实生活。
  B. 视频前半段和后半段的高频词不同,反映了弹幕讨论主题的变化。
  C. 弹幕中出现的词汇大多通俗易懂,体现了弹幕语言理解成本低的特点。
  D. “不是”“确实”等词语高频出现,印证了材料中弹幕模式“固化”的特点。
  5.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自由”的理解是否一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虽然重视秩序”理解有误,重视秩序属于反弹幕者的特点。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再次上路时,父亲决定去一趟野马雪山,听说雪山那边还有至少五十户牧人,他们执意不搬,依然生活在日见退化的草场上。同时他也想看看野马滩的草原和野马雪山的冰雪,在他心里,那里永远是个标尺,衡量着生态也衡量着人。
  路上,父亲接到丹玛久尼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